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贸世界》2005,(2):72-73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  相似文献   

2.
红梅的家     
伦子 《华商》2014,(12):45-46
红梅两岁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3.
南在南方 《华商》2014,(10):46-47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头发畔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再次坚定地说“不”,说以他的身体,再劳动个10年根本不成问题。父亲说:“与其去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在乡下种地。”他想再劝,父亲来一句:“人挪活树挪死,我就是一棵树!”言下之意,去城里等于要命。  相似文献   

4.
陈三卖瓜     
陈三的瓜摊占了巷口最当阳的位置,进巷出巷的人甭管你买不买瓜,打从瓜摊旁经过时,个大滚圆的西瓜一个劲儿地朝人眼皮里钻。这不,一大早热得够呛,陈三才摆摊,就有人来照顾生意了。是位老头,他说:“小伙子,劳驾你挑个瓜吧!”“好呢,您老等着吧!”陈三从身边篓子里捞起一只,麻利地拍了拍,再凑在耳边弹了弹,说:“老人家,这只保管熟。”他正往秤盘里放。“慢着,”老人说,“摊上多的是,小伙子,你咋到篓里捞呢?”陈三心里咯登一声:“这老家伙忒精哩,难道瞧出了名堂?”“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摊上的多带夹生,篓里呢,才全是…  相似文献   

5.
彭靖 《商界》2007,(7):I0002-I0004
李汶阳偶尔会叫父亲“李二哥”。 父亲陪她去购物。商场营业员总在一边偷偷怂恿她:“买!使劲儿买!这老头儿肯定有钱!”——只因女的俏,男的貌似大款,故有此说,让父女俩哭笑不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倪轶容 《浙商》2009,(23):83-83
郑纬宇刚从人民电器集团离职自主创业时,父亲郑元豹惋惜地说:“你出去虽然会得到一些东西,但是失去的更多!”但今天,后者已经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笑一笑     
《光彩》2001,(9)
借口   父亲:“孩子,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晚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   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去上学时再说。” 切实保证 商店里,一位秃顶的顾客走到化妆品柜台前,热情的营业员立刻向他推荐一种生发油。顾客问:“你能保证这种生发油一定有效吗 ?”   “当然,”营业员说,“您看,买本品一瓶,附送高级梳子一把,这就是最切实的保证。” 录取资格 小露丝去考贵族幼儿园,面试时老师取出一张 10元的钞票问:“这是什么 ?”小露丝很快回答:“这是奶…  相似文献   

8.
蒋肖斌 《华商》2014,(10):77-78
谈恋爱,女主角一定漂亮且穷,男主角一定又高又帅又有钱,还有个强势的妈;发生误会时,一个说:“你听我解释!”另一个说:“我不要听!”被冤枉时,主角决定以死证明清白,一定要说:“我死给你看!”不过,往往最后都死不了。说遗言,要不就是太长,滔滔不绝如做报告;要不就是太短,只来得及说凶手名字的第一个字。小姐和丫鬟没事就喜欢去后花同,一定会遇到个落难公子。刑场上,一定有人在关键时刻喊:“刀下留人!”  相似文献   

9.
谷虹 《华商》2013,(12):20-25
角色的转变 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关红梅从小与诗结缘。出生在新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出语惊人:水龙头没有关紧,她会对妈妈说:“水龙头流泪了!”爸爸睡觉偶尔打呼噜,她会对爸爸说:“昨天晚上打雷了。”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说她将来可以当诗人。  相似文献   

10.
生意经     
《饭店世界》2009,(4):27-27
父亲临终前,交代给儿子赵国明一句话:“一定要招待好齐叔。”这句话让赵国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可对自家的生意为什么好这个问题,父亲始终不说。赵国明曾多次问过父亲,父亲只是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好。这算什么经验?赵国明觉得父亲在故弄玄虚,一定是怕他知道了,禁不起同行的旁敲侧击,把自家秘密透露出去。他想,等父亲把生意交给他时,自然就会告诉他经营的秘诀了。  相似文献   

11.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8,79(10):72-72
唐中宗神龙初(705年)广陵江都人李含光23岁“以清行度为道士”。他辞家奉道,居住到龙兴观中。世人对他的“清行”称颂说:“端视清受,慈向蠢类;暗室之中,如对君亲;时人见之,性情皆敛。”李含光原姓弘,出生于唐高宗永淳初年(682年);父亲弘孝威,州里号贞隐先生;因避武则天之讳,易姓为李。开元十七年(729年)他师从司马承祯,师父一见之下,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玉清之容也!”不仅“云篆宝书,倾囊相付”,  相似文献   

12.
游戏规则     
林雪冰 《商界》2007,(2):80-81
一 李桐刚下飞机电话就响了:“李总,老板做大了架子也大了哦,朋友们都到了,全部列队等候呢!就等你了!”“来了来了,我刚下飞机,这不正马不停蹄地赶过来?”李桐说着猛踩了一脚油门,“二十分钟,一定到!”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忙碌的早晨当你在等办公室的电梯时,你通常会看到以下几种类型的人: 1)会直接进入电梯,按按钮把门关上。 2)总是会让别人进电梯,并会说:“快进来!一定还有地方站的!”  相似文献   

14.
“太疯狂了!一定是因为用打车软件的人太多,造成系统瘫痪了。”近日,北京的王女士下班后使用“嘀嘀”打车,但手机页面上一直显示“系统繁忙”,于是又打开“快的”打车,惊讶地发现也出现了一样的情况。王女士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我工作的公司位置比较偏,出租车很少过来,看新闻上说打车能减免10来块钱,而且司机还能上门接我,所以很想体验一把,  相似文献   

15.
读懂客人     
从酒店服务的角度上讲,客人是什么?有人说:“客人是上帝!”又有人说:“客人是朋友.是亲人!”还有人说:“客人是老师!”这些话从某些视角上讲都对,但笔者认为,又都不能科学地解释清楚,从而影响我们对客人的认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笑一笑     
《光彩》2001,(7)
生与死   3个人在一块谈论生与死的问题。   “在自己的追悼会上,你最想听到什么呢 ?”   第一个人说:“我希望听到别人称赞我生前是一个好医生。”   第二个人说:“我希望听到人们说我生前是一个好教师,我的教学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未来。”   第三个人说:“我最希望听见人们说:‘天哪,他在动 !’” 不戴眼镜的后果   一位母亲急匆匆地来到诊所,请求医生上门看急诊。   医生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   那位母亲回答:“自打女儿开始谈恋爱,就不戴眼镜了。这不,度蜜月归来,终于产生严重的后果了……”   医…  相似文献   

17.
笑一笑     
《光彩》2001,(5)
兴味索然有位先生酷爱侦探剧,尤其以猜测、搜寻凶手为乐趣。这天,他去看《公园街谋杀案》。“您对座位满意吗?先生?”包厢侍者问。“当然满意,谢谢!”“我把您的帽子送到衣帽间去好吗?”“不,谢谢!”“您要不要一份节目单?”“不,谢谢!”“您或许需要一个望远镜?”“不——”侍者又问要不要巧克力,要不要酒,这时剧情开始紧张了,“不,什么也不要,你见鬼去吧!”侍者见在他身上赚不到一文小费,于是指着舞台,恶狠狠地说:“凶手就是园丁!”傻盗审讯室中,法官疑惑不解地问强盗:“在你行窃的房间里,到处摆着值钱的东西,你为什么偏…  相似文献   

18.
海潮 《华商》2014,(10):48-49
从没温柔地待过他 第一次听到“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我读高一。一天晚自习的时候,从前排一个娇滴滴的女生口中蹦出来,带着一点儿矫情,小炫耀。就在几分钟前,该女生胖乎乎的老爸“不远万里”跑到学校,只为送一块她爱吃的豌豆糕。就在豌豆糕的父爱气息里,我蹦出一个念头:如果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么,儿子一定是父亲上辈子的情敌了,永不可能和平相处。就像我和老爸,“剑拔弩张”便是我们最常见的相处方式。当然,他的“拔尖”是公然的,我的“张弩”只能在背后。  相似文献   

19.
《销售与管理》2007,(7):I0013-I0013
苦心钻研出硕果 特色龙虾大受欢迎 “来二斤龙虾,一锅涮肚”、“我这桌怎么还不上来,要了半小时了!”、“老板,再来二斤龙虾打包!”这种生意火爆的场面发生在山东泰安。泰山脚下,有一个门脸不大的小饭店,叫“洪哥盱眙龙虾城”,营业面积总共300多平方米,1米长、80公分宽的快餐桌摆了50多张,营业额竞高达1万多元!那么纯利润呢?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老板:5000元以上!老板刘洪选说,这已经不是商业秘密,有心的顾客早都给他算透了!追着他要加盟的、要买技术的人一窝蜂似地跟在他后面。  相似文献   

20.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