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是“十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尤其重要的是 ,“十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东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 ,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已经提上了最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入手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决定因素.徐承红博士的新著《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书,综合参考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国际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俄林的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提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就西部地区域经济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指明了西部地区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向;特别突出强调了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是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信息》2011,(1):70-7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透露,过去5年里,中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全面超过东部地区经济增速,这标志着中国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区域发展增长格局从东部地区“一马当先”,  相似文献   

5.
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提出,2000年在继续加快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大开发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要先行建设,适当超前。公路要加快国道主干线和省区干线建设,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铁路建设要进一步拓宽西部地区的内外大通道,重点做好区域开发性铁路和出境铁路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建设主要干线机场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发展天然气管道运力。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问题,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要总结我国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根据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改进规划工作●要把西部水电尽量用于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上●要把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的综合规划的基础上●要研究如何提高西电东送的经济效益问题  一、要总结我国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关键在于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东部慢,用电需求增长缓慢;只开发规模不大的水电站,无条件向中东部送电。要加快西部水电的开发,首先要发展西部经济,使电力需求加快增长,其次才是西电东送。当地建设水电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 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8.
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快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丁元,周树高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国家政策倾斜和主观努力等多方面原因,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八五”期间,...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发展应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不可能照搬东部地区发展的模式,必须要有新思路和得力的措施。为此,作者提出了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但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额与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但它们的商品房销售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1~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产业转移特征与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与企业亏损及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1)从2001~2010年10年来看,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2)从2001~2010年10年内不同时间阶段来看,纺织业等三大产业在2001~2004年间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2004年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转为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4年后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3)纺织业等三大产业转移特征与产业内企业亏损数量及劳动力转移是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产业转移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以及只有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才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20年,中国经济增长“点-轴”基本上沿着经济区→经济区网络和城市网络一基地+新型乡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经济区域、综合型经济带、综合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区、新的经济带→“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的路径而演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围绕“三纵两横”的轴线,加快新城市群建设和更具特色的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今后在点-轴建设方面.一是应对区域板块给予重新划分;二是应尽快建立经济区或城市群政府联盟组织机构,认真落实相关规划;三是打通“断头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内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及30个省份2004~2015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5 年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产业结构的恶化主要缘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走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协同,但也有部分省份两者水平极不匹配,如内蒙古、四川、安徽等;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从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态势,总体呈现三个群集,北京、上海处于第一群集,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处于第二群集,余下省份属于第三群集。据此,建议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落后产能。  相似文献   

15.
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金融危机后,地方融资平台经历了5年疯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风险,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尤其在资源型城市,由于其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环境破坏严重等原因,政府负担的城市发展任务更重。所以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能源储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财政状况更是逐渐恶化。以地方性债务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最后给出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中国市场上,存在促进分割和促进融合的两种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程度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本文首先简要对国内研究地方保护主义的多种测量方法进行综述.然后运用国际上测量综合贸易壁垒的“边界效应”方法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分地区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根据边界效应方法.1997年中国地方保护相当于欧洲统一大市场内部独立国家之间的情况;具体地,在八个行业部门中,农业保护最为严重。商业运输业其次,紧接着是轻工业、采选业、重工业等。这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还很不完善.其中第一、三产业保护较重,第二产业相对较轻。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以保证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先行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先行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良机,重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先行地区经济加速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以传统轻型加工业为主导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低下、经常性技术贸易壁垒、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产品在国际产业链条附加值低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经济“偏轻”工业化地区政府部门推进重化工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应该注意制定好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完善资源的产权和市场定价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型的重化工业发展;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理念的生态工业区域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并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技术与产品的自由贸易体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对2000年~2007年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投资、消费、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的统计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是最为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因为西部地区特殊的区情而必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继续加大资本投入仍然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与人们普遍的主观判断不同,实证分析显示,西部地区虽然在整体投资收益方面较东部地区低,但在许多具体的产业运行效益方面,西部地区则有着显著的比较优势。然而这些产业仍然面临着资本瓶颈制约的难题,形成了与传统资本流动规律的悖论。在实证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拓展资本投入来源、优化投资方式、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创立投资瞄准机制、创新投资收益回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