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对公平问题和公平效率关系的理论探讨及理论之争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思想主线,并直接影响改革的政策走向。这一理论探讨经历了公平和效率孰重孰轻之争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继续有效性之争,这些争论以更加注重公平而终结。公平效率之争之所以能终结于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对公平概念的理解使人们消除了公平效率非此即彼的不相容的观念,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公平决定着社会稳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得以维系的价值基础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国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和模式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首先阐明了我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从中国社会保险的理念,责任,目标,保障水平,配套改革及完善体系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建立实现公平和提高效益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再议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公平和效率概念和它们之间关系的阐述,着重分析了公平三种形式,指出机会公平是其他公平的前提,同时论证机会公平和效率是正相关关系。指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必要性,是创建和谐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诉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公平问题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社会公平的内涵是四大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我国的公平问题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悬殊,这已成为影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我国出现贫富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深层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使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创造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我们进一步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根本保证。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通过财政分配减少社会分化和对抗,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公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二者的优先次序一直是经济学界甚至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历史上曾经形成了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以及公平效率同等重要论,现阶段应当对效率和公平的认识进行科学的、必要的深化。社会公平问题是我国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现阶段我们仍然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和医疗公平,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刘汉元 《经济界》2006,(5):50-52
现阶段社会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局部性不均衡。应辩证理解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目前,应调整税收政策,保护企业积极性,提高社会效率;健全社保机制,提升民众信心;加强对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舆论正确导向,营造和谐气氛。  相似文献   

8.
按照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原则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不同社会以及同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效率公平观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而建立和完善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收入分配制度,就必须从条件分配、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三个层面进行科学统筹和谋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内在地包含着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是历史与现实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是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从人的发展阶段看,追求社会公平必须基于而不能超越现实阶段。从人的发展本质上讲,要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坚持理想,使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内在地包含着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是历史与现实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是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从人的发展阶段看,追求社会公平必须基于而不能超越现实阶段。从人的发展本质上讲,要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坚持理想,使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去理解和探究这一新论断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侯伟 《民营科技》2009,(3):102-10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社会基础建设方面也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人民生活日趋富裕。但是成绩的背后也不能否认,贫富差距在不断加深,社会公共利益分配不均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均衡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公平的实现与我国收入分配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一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效果及其社会经济秩序的构建。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断接近现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对公平实现的实践警醒我们,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与伦理标准调节是我国实现共富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包含了伦理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是真正实现公平发展的要义。  相似文献   

14.
在农产品流通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农产品流通中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其中公平性主要由组织化、政府调控和利益联结等实现;效率性主要由市场机制、流通管理和配套功能等实现。借鉴其成功经验,它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是:实行经济性和社会性规制;完善农产品流通理论和体制;实现流通现代化;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成就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30年。30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党和国家的大事.总结党的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尽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即涉及到“效率”问题,也涉及到“公平”问题,西方国家发展了许多关于“效率”的论证,其中不乏有“公平”的因素,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应关注全体公民的幸福,但事实上我国的收入差距甚至已超过了西方发达主义国家,因此,“公平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我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历史演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杰 《电子财会》2006,(10):38-41
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对企业的最基本认识,作为法律上承认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和企业出资者的利益,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然而现实中,经济性并不是企业的唯一属性。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企业的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同时企业的活动也对社会产生外部性。从这个角度看,公司不仅仅作为经济“人”而存在,同时也作为社会“人”而存在。企业占有和处置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资源,所以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是股东赚取利润的工具,同时也应成为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的产物,中国物业管理从诞生那一刻起,一直走的就是“企业化”发展的路子。至于后来总结的诸如“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以及“经营型”等等说法只不过是“企业化”顺理成章的延伸或进一步巩固、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