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温州人会做生意,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东方 《企业文化》2001,(11):21-23
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遍布全球。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东方 《企业导报》2001,(7):24-26
<正> 胆识带来滚滚财源 温州人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19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  相似文献   

4.
东方 《企业文明》2001,(11):46-48
眼界超越国界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遍布全球。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疆的温州人仅300名,现已  相似文献   

5.
走在许多城市的街头,你在不经意间总能看到"温州发廊"这样的店面。不知不觉间,温州发廊已开遍了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我们在熟视无睹之后,应该反思,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温州发廊"现象在向我们诠释些什么? 20年前的温州没有富人,都是穷人。20年后的今天,温州人的富有国人皆知,温州人强烈的经商意识与精明的经营头脑让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温州人喜欢不断地创造奇迹!当他们在电气、服装、皮鞋等行业高举中国民族制造业领先的旗帜时,一个以电子商务为平台而迅速崛起的行业网站又用另一种角度诠释了温州商人的非凡智慧与高瞻远瞩!这就是温州新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电子商务行业巨头--百方实业.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中国,温州人被公认为最会做生意的人.温州人涉足的地方,几乎就是财富神话演绎的地方.在温州,几乎是家家户户有工厂,家家户户有洋房,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企业家,很多家庭企业资产发展到了数千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8.
“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演绎成为现实版的故事,李江红又把它在保险业做了最好的诠释:温州人不但可以制造小玩意,同样可以在保险领域做出相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温州商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适应能力变成竞争实力.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一位温州商人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具备了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0.
杨志琼 《经营者》2003,(1):8-11
<正> 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人们对温州人有这样的评价:温州人非常有钱,老板遍地;温州人吃苦耐劳,有韧性,赚几分钱的事也愿意去做;温州人善于行动,肯动脑筋,有敏锐的商业感悟力…… 80年代中期,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中国市场处于强烈的需求状态,温州人凭着敏锐的商业感悟力,以价格低廉的小五金产品、低压电器产品、服装、皮鞋……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狂购的热潮,轻易地赚取了第一笔资本。1987年8月,杭州武林门广场一把冲天大火怒烧温州劣质皮鞋,让温州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此,温州人造假的“恶名”扬名天下,至今让人不忘。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只是偶尔揭开历史的伤疤,总会  相似文献   

11.
东方 《企业研究》2001,(8):37-39
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温州人遍布全球。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疆的温州人仅300 名,现已有8万多人,光乌鲁木齐市就有4万多人。他们主要经营皮鞋和棉纺织品,年交易额达几十个亿。温州的著名厂家,如吉尔达鞋业、康奈鞋业及夏蒙、报喜鸟西服等,在乌鲁木齐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如今,乌鲁木齐的温州商人…  相似文献   

12.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温州人的“百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温州曾有过几次大移民.那些跋涉山山水水能活下来的,是最有生命力的人;在故土难离的观念下背并离乡的,往往是最富开拓精神的人.这大概是温州人闯天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龙年春节将至,大红的中国结、大红的福字、大红的春联、大红的窗花、大红的……各种节庆饰品已经提前登场,为中国新年注入了浓浓的中国味.在中国每逢喜庆的日子,办件喜庆的事情,穿戴喜庆的服饰,红色总归是主色调.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她是欢乐和喜悦的颜色;中国人爱好红色,因为她是吉祥和富贵的颜色;中国人崇尚红色,因为她是血液和生命的颜色;中国人追求红色,因为她是正义和光明的颜色.红有千姿百态,红有万种风情.笔者曾经参观过上海纺织研究机构,聆听过权威人士的介绍:色彩真是美不胜收、一言难蔽的.印刷行业有标准色板,记在"红色"名下的色板就有百数种!一个"红"字了得,但最爱的还是"中国红".  相似文献   

15.
曾涛 《经济界》2002,(5):56-58
一、温州人的精神与个性温州人的精神气质与个性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但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还是可以窥视到温州人内心深处世界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气质。比如说:“温州人睡得了地板,也当得了老板”,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他们的骄傲之一。创业初期,温州人大部分时光在挤火车、汽车中度过,没有位置,就钻到别人的椅子底下睡一觉,打地铺也是家常便饭。又有人说:“上海人有一块钱就要打扮,广东人有一块钱就要出去游玩,北方人有一块钱就要去神侃,温州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分享了一个网友的日志,日志写的是在青岛由一条德国人修建的已经用了100年的下水道里面,保养工人在最近损坏了的金属构件附近发现了一个小仓库,那些在100年前就已经被德国人保存、以便日后维修用的,用油补包裹的备用零件,亮铮铮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那些生产这些零件的厂家早已倒闭,那些修这条下水道的人们也早已与世长辞!但是100年以后,他们的工作严谨、做工精良不得不让我们每个人惊叹!因此,有人说,中国人要是有德国人一半的笨就好了,德国人正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做的不够好、不够精,才让他们制造出了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制造出了让世界认同的产品。中国人固然聪明,但是我们以速度取胜、采用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最后造出了枚不胜举的劣质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身处极度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中,哪一步考虑不周全,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关于温州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状况的初步报告》的结论是,目前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有20%左右处于停工或半  相似文献   

18.
非暴力沟通     
周六休息,可老同学舒毅供职的公司单休,她让我帮忙做PPT去.办公室对面是会议室,半敞着门.人称“毒舌女”的HR经理张琳又骂走了一位下属.只听咣的一脚踹门声:“爷不伺候了!”留下余气未消的张琳叉腰怒吼:“爱哪哪去!” “有话不能好好说吗?非搞得这么暴力.”舒毅和我小声嘀咕.  相似文献   

19.
执法时,一天一个样,对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处理。这是执法吗?这叫小孩脸。说中国人法制观念淡薄,您执法人老变脸,谁还弄得清哪是浊哪是清?那法制观念就怎么也"浓厚"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9,(15):80-80
《你属哪座城?》内容讲述了: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上哪所大学?做哪一行?跟谁过一辈子?不,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安在哪儿!因为它其实决定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幸福指数的高低,而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