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凸现,对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联动为依托,特别是以杭州湾经济圈为基础,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和功能。在这过程中,推进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演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经济圈资源优化组合为原则,以产业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营造为核心,实现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跨越,也实现上海港从地区性大港列国际航运中心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环杭州湾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和先行。虽然在过去几年中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与长江三角洲北翼、珠江三角洲相比以及与区域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比,环杭州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环杭州湾地区,目前水资源短缺、电力短缺、交通拥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的南侧,有一个嗽叭状的豁口,这就是杭州湾。迎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环杭州湾决心成为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引擎——在美丽的东海岸,有一个嗽叭状的豁口,这就是杭州湾。它的南北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项目即将竣工通车,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彻底改变杭州湾两岸的交通运输格局,由此会影响到货物尤其是集装箱运输路径、流量、流向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促进宁波、嘉兴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以及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并为浙江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仅就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构建环杭州湾巨型组合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杭州湾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历来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沿岸城市占据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数量一半。目前这里已成为重点投资地区。全长40公里的杭州湾巨型跨海公路大桥工程,国家计委已正式批准,定于2002年开工,大桥的建设使上海至宁波间的陆上交通距离缩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跨海大桥(以下简称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大桥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而且将对长江三角洲及杭州湾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宁波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将被有效打开。  相似文献   

7.
正杭州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段的浙江东北部及上海市东南的钱塘江江口外。杭州湾由西向东逐渐拓宽、加深,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喇叭口形海湾和世界著名的钱塘江涌潮景观。环杭州湾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个城市,这里历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胡刚 《浙江经济》2005,(3):34-3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浪潮下,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合纵连横,杭州湾南岸——地域相连的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四市组成的“南上海”城市板块必将崛起。这是长三角城市群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8,(6):26-27
上海世界博览会,是15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如何积极主动接轨上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值此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之际,以构建“和谐城市”为理念、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临近的脚步越来越清晰,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宁波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特色资源、经济实力等优势,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旅游会展、创意文化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形象的提升、大都市的构建,推动体制创新、市民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产业》2007,(4):F0004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宁波国家高新区)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7月。2007年1月,经国家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直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1.
环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杭州湾区域是指以杭州湾为中心的呈“v”型分布的,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在内传统意义上的浙东北六城市,组成了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区域陆地面积为44965平方公单,占全省总面积的44%,拥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嘉湖和萧绍宁平原,以及较发达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港口优势突出,区位优势显著、截至2001年底,区域人口达到2292.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l%。县级以上城市44个,占伞省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8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在长江入海口浙江慈溪杭州湾南岸举行,标志着慈溪"大桥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2008年大桥的建成,慈溪市将一跃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环杭州湾沪、杭、甬三市的中心枢纽,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在慈溪民营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家电产业将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转变产业结构,迎接"大桥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丁耀民 《浙江经济》2003,(13):16-17
环杭州湾地区系长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的人海濒临区,是浙江制造业的密集地带,也是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合作和交流的前沿地带。现就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环杭州湾建设成为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大载体,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茅临生 《浙江经济》2003,(13):23-25
环杭州湾地区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密集区域,是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成长空间。环杭州湾各城市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要加快环杭州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是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切入点和抓手。因此,整合和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世界博览会,是15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如何积极主动接轨上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值此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之际,以构建"和谐城市"为理念,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临近的脚步越来越清晰,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宁波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特色资源、经济实力等优势,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旅游会展、创意文化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形象的提升、大都市的构建,推动体制创新、市民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6.
郭剑彪 《浙江经济》2003,(13):34-35
环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地处长三角南翼,是浙江经济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全面启动环杭州湾地区综合规划及整体开发,对于提升环杭州湾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加快推进浙江经济新一轮增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舟山作为环杭州湾区域的城市之一,要顺势应时,发挥优势,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海洋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17.
空港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空港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航空业发展,推进空港建设,对于宁波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宁波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迈向世界的宁波港口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沿海开放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为了进一步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产业立市、科教强市、城市化”四大发展战略,把充分利用深水良港,再塑东方大港雄姿,发展港口经济当作宁波市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这  相似文献   

19.
丁建萍 《东方经济》2003,(11):22-26
“绍兴城要移,向着上海的方向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绍兴市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要。目前绍兴考虑的就是如何“城市北移”,“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拉近沪绍距离。”规划中的绍兴跨江大桥将横跨上虞市和嘉兴市之间5000米宽度的钱塘江,一旦建成,沪绍之间的车程将由两个半小时骤减至一个半小时。“绍兴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65亿也要建设跨江大桥。”10月16日开幕的绍兴鲁讯艺术节上,包括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显出绍兴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这份雄心。城市北移,制造业北移。上海郊区173工程试点区早被坊间众说纷纭,绍兴,只是在对岸的杭州湾划一个圈,便挥就了一个350万平方公里的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区。于是,整个绍兴便走进崭新的“杭州湾时代”,成为又一轮投资新热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旅游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的比较分析,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旅游业的功能关系问题。本文发现,无论是作为旅游客源地、中转地、还是目的地,不同城市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相互之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