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司内部治理组织结构研究:委托代理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委托代理链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委托人和内部治理组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当中.内部治理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支持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而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代理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治理目标相一致,这是内部治理的基本逻辑.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起点以改变初始委托人的有效结构,或者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中心以改变不合理的内部治理组织结构,都是激活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的规模日益大型化,股东日益增多,以独立法人、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主体,可以自由转化的企业股权,以及只需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公司制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因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种制衡机制来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做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与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构建的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研究,试图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而确立一种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框架,希冀解析基于一定公司治理环境及其变迁的公司治理最优化特别是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这一问题的理论涵义与实践要旨,其对于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与促进公司治理实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由此出发,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有基于此,就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构建的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引入一个二阶委托代理模型,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公司治理的效率增进.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够避免激励合约的不确定性、增强各委托人之间、以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从而达到提升公司治理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和上层建筑,对企业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有效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公司治理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及信号阈值与可观测结果的对应关系。在企业流程再造中,应该充分重视公司治理控制对已有流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的企业产权、股权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陈刚  周新军 《经济评论》2006,(1):107-112,121
跨国公司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是单体公司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相应关系在国际范围内的进一步延伸,从而使公司治理突破了单体公司治理和企业集团治理的边界,形成了跨国界的高代理成本和高治理风险。跨国治理绩效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代理链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代理链本身能否产生一种顺畅的传导机制。解决跨国公司涉及的全球化治理难题需要建立三种体系,即全球化的监管体系、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国际间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京哲 《经济咨询》2006,(1):47-48,46
我国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全民政府-控股公司股份公司的三级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既有符合西方经济学重委托代理理论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的逐步建立和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作为代理方的经营者为了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要有效防范此风险需从强化监督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快职业化进程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园区依托型国有创投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园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和推导,研究发现:国有创投企业投资行为的期望收入,与委托人的行动效率、受到的限制约束以及代理人的业务水平、努力程度、风险规避度相关。通过张江火炬的个案分析,探讨具有普适性意义的问题,即国有体制下的治理机制与创投行业高度市场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就如何优化现有国有创投企业治理机制、提升国有创投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利民 《经济问题》2012,(10):58-6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作为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功能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促进作用。拟以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把交通服务公众评价参量植入公共服务收益模型,通过指标导向激励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实现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期为政府有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合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提供依据,这不仅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银国  吴成凤 《经济管理》2007,29(24):15-19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比较评价了世界各国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即职工持股下的员工共决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债转股协议,发现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治理的积极参与,导致构成企业控制权的股东投票权、董事会权、职工参与权、优先转让权、剩余现金流权等都体现出强烈的权力制衡关系和保护弱势股东的特征。各投资主体平等地参与董事会决策权是构成共同治理模式的根本基础。改善债转股企业的治理质量,应在继续发挥政策效应的同时逐步强化市场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印两国过去都是银行系统相对封闭而又受到严重抑制的经济体,自1991年以来,印度对国内的银行业进行了比较全面、彻底的改革,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严格银行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强董事会市场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4.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安全和公司治理都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使一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但在学术界它们通常是被分开进行研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企业发展的综合思考。完善的公司治理是保证金融安全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治理的竞争。这为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思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严若森 《技术经济》2010,29(9):99-102
本文对公司治理趋同的竞争说、政治说与路径依赖说以及有关公司治理的形式趋同与功能趋同、法律趋同与事实趋同的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简评。本文指出,如果某种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其所面对的公司治理问题,则其即是最好的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从而无须按照它方的公司治理模型进行自身的制度变革,且即便一国或地区之内的相关公司治理情境与该国或地区的国际义务交错混杂,该国或地区公司治理制度或模式变革的动力亦须极大依赖基于该国或地区之内公司治理环境的内生诉求。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保护技术创新的一种措施的专利权逐渐异化为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工具。这种异化既是跨国公司有意推动的结果,也是市场竞争深化的反映。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使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需要中国企业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有的4种IT治理评价体系,探讨了IT治理评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指出了造成IT治理评价困难的5种原因。提出IT治理评价可从公司治理评价和信息化水平评价两方面入手,通过已有的成熟的衡量体系,间接地建立IT治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祖英  刘银国  朱龙 《技术经济》2010,29(3):114-120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能够恰当反映和评价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CGI公司治理指标体系及企业价值计量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检验了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价值、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65,自引:9,他引:265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力的提高 ,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更加专业化。本文的研究为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元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论证了控制权转移市场对深化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