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不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为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取2006—201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期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利率效果较迅速、较明显;公开市场业务即期影响较大,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文章最后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杰 《消费导刊》2011,(10):53-54
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之中的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面对通货紧缩,国内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非国有投资低迷等不利条件时,货币政策执行又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实现政策目标的效果不佳。本文将通过货币政策理论的回顾,从而找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载体。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各不相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主要倾向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经贸》2011,(11):11-11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2012年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凋微调。央行在此前召开的“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眭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毛思波 《中国市场》2011,(26):86-87
2010年以来,我国6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方面是因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对于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讨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其效果,并通过找出和分析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现状以及其发展的趋势展开了分析,并且真对这些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建议,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三大政策工具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张永安 《消费导刊》2012,(9):105-107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分多种样式,其各有特点和造用条件。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以及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三十年的演化和改革,我国已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完善,政策目标较为明确,政策工具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也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法定职责;三是主要运用公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近来货币政策调整情况,从对外贸易面临下滑趋势的角度说明了近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货币微调对外贸的影响,文末提出要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实力,应当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以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学术)》2007,(4):37-39
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总的走势是稳健偏紧,央行将综合运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紧缩信贷和多余的流动性。我国银行业将在全面开放和加快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致力于业务转型,同时国家将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工具之一,一般被各国央行用来管理政府和银行系统间的现金流动情况和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从而引导和控制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动。先介绍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现代货币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我国公开市场操作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作为一个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的手段,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术界对股市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股市的涨跌受到了经济中各个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这一状况,去年央行实行了较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发行了数以万亿的央行票据、先后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但是并没有改变流动性过剩这一状况,货币政策的效果让人质疑。因此本文从公开市场操纵、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杠杆三个方面就货币政策在调控流动性过剩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便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14.
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所潜伏的弊端展露无遗.作为调控宏现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扛起复苏的大旗,护送中国经济重回稳定轨道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挑战,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的金融调控中,“三率”——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调整,实际利率和汇率水平将告别“名紧实松”的状态,公开市场操作也将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将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形成动态协调配合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在近一轮的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也将真正回到“稳健”轨道上来,与货币政策形成紧缩合力。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商业时代》2012,(33):47-48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以来,我国经济在其后一段时间持续受到不利影响。为尽量减少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各类经济问题带来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本文首先从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和广义货币等指标着手,就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又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方面解读中央银行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的政策措施,从而得出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才能够发挥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贷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07,(6):15-17
一、2007银行业展望 (一)主要政策走势总体稳健偏紧 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总的走势是稳健偏紧,央行将综合运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紧缩信贷和多余的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将加快,年升值幅度有可能达5%;  相似文献   

19.
张玲  王珊珊 《商业时代》2007,(10):53-5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客观地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不尽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笔者就这一现象从理论到现实展开分析,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有效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在借鉴国外货币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俞佳颖 《商场现代化》2010,(23):195-195
2010年5月10日我国今年第三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在我国是一个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繁,调整幅度也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西方国家弱化使用法定准备制度的现状和原因,进而分析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原因,认为我国目前依赖存款准备制度是由现阶段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不成熟所决定的,在其他替代工具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具备一定成熟性前,我国当前必然还是主要依靠存款准备制度来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