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到14221亿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8%,“高出低进”成为外贸运行的主要特征.改变了近两年来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的局面,也导致贸易顺差不断增加,达到1019亿美元,外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增强。2006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投资和贸易继续回升.中国外贸总体上面临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适当调整发展战略--探析中国对外贸易的超常增长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外贸发展不断创造奇迹: 外贸规模已经跃升万亿美元的台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我国贸易规模大、增加快、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已经在一些具体商品、局部市场造成冲击,并且这种冲击正在呈现不断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美国、欧盟等主要出口市场回暖,我国进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从下半年趋势看,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国际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外贸增速可能明显低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1年秋季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2011,(11)
一、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 相似文献
6.
7.
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前9个月进出口总额2.6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6%。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左右;贸易顺差160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减少12%左右。2012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要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三个方面,继续完善进出口支持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始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施这项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外贸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外贸规模已经跃升万亿美元台阶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贸易连续三年实现快速增长,2002年超过6000亿美元,2003年超过8000亿,2004年超过10000亿,这几年的超常增长在世界各国贸易发展史上是罕见的。预期2005年外贸仍可继续保持一定增长,但超常增长态势难以为继,外贸增长方式的调整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为及时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宁夏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影响制约全区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转化为推动宁夏对外贸易持续稳定踺康发展的动力,我们在对全区20家重点出口企业深入凋研的基础上,针对宁夏对外贸易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持宁夏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九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对外贸易2007年春季形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2006年,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贸易和投资继续强劲扩张;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十一五”开局良好。在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对外贸易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认真实施科技兴贸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一、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以美国华尔街雷曼兄弟公司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的消失为标志,范围遍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并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8.
卜海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7,(1):89-90
“入世”五年来,中国以加速度融入世界,认真地履行各项承诺,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贡献超出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5):43-48
加工贸易是否应当限制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之初引入我国的一种对外经济贸易形式,当时称“三来一补”。其背景是我们一缺资金和外汇,二缺技术和设备,三不熟悉国际市场。“三来一补”正好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利用我国沿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现经济起飞。引入“三来一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对国内市场和原有外贸体制基本上不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