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现代食物观念指导我国食物生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国食物生产应转变观念,跳出单一抓粮食生产和只着眼于现有耕地的局限。通过走耗粮较少的途径来增产动物性食物,并把发展饲料作物及其加工业生产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全面发展多种非粮食物,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用现代食物观念指导我国食物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纵横录     
目前我国每日每人食物消费2600—2700大卡的热量,消耗蛋白质60—80克,而人均每年占有400公斤粮食,大体上可以满足这一标准。当然食物质量不高,动物性蛋白不足,仍属于低消费型。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仍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考虑到我国人口继续增长和人民改善生活的要求以及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状况,特别是以耕地、水资源为中心的资源紧缺现状,  相似文献   

3.
“菜篮子”工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篮子”工程建设研究张红宇,范照兵一、引言80年代中期,中国的粮食生产量达到历史上第一次最高水平后,中国城乡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两点令人注目的变化:其一是直接粮食消费开始下降与动物性食品消费迅速上升,一种新的消费类型已经显现出来;其二是动物性食品消...  相似文献   

4.
8O年代随着国民经济成长和农村卓有成效的改革,我国人民“六五”时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七五”时期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开始减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持续增加,对水果、蔬菜、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悄费量也在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的食物消费相继迈入食物消费质量逐步提高的阶段。90年代人民生活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主要是对动物性食品的增加以及食物消费的多样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将是很大的。因此,既要求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又要求农业不失时机地调整生产结构,同时,提高其结构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提高非主产区食物供给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15年我国各食物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为基础数据,从虚拟水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我国的虚拟水消费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则相反,且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虚拟水消费量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的虚拟水消费量低于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差距在减小;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更趋多元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各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不同种类的食物虚拟水消费均存在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人口增加,粮食消勇也要增加;阮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从昔日主要吃含淀扭的主食变成吃肉、奶和蛋。而要增加动物性食物的供给,就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因此,在研究粮食生产的同时,对粮食消费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正确引导消费,对于我国粮食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粮食消费的变化特征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粮食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从单一转向丰富多彩,其主要特征为:1、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上升。我国人口多,且…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国如何发展玉米生产谈一点看法。一、现阶段我国玉米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食物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口粮消费比重下降,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比重增长。以植物性产品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地向以动物性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现代饲料工业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饲料中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玉米。因此,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不断上升。但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玉米供求总量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的食物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畜产品是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在我国食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产品(食品类)与植物性食品的最大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人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肉类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具有十多  相似文献   

10.
再论人均400公斤粮食必不可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是在1980年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后,将使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必然要求相应地改善食物结构。为此,首先必须保证粮食稳定地增长,并使动物性食品得到较快的增加,进而实现农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根据这种考虑,1984年我院在“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元结构”种植问题,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提出来的。当时针对我国在解决温饱之后,动物性食物和其他食物消费增加快,面对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在种植业方面,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逐步实现粮食人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改变长期以来,饲料处于依附粮食生产的状况,将人畜混粮改为人畜分粮”,(《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第89页,农业出版社,1993)随后,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并正式列入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之中。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标,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进行“三元结构”种植试点工作,已先后分为三批,顷我国南,北方的27个县(第一批2个,第二批10个,第三批15个)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2.
改革种养业生产方式提高食物供给能力杨万江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受粮食需求膨胀和国际市场粮源限制,国内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种养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对食物需求日益...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龙岩市农产品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是增产并非增收。我们认为抓好农业八个要点,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一是观念上抓更新。要树立大粮食、大食物的观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不断改善,粮食消费量相对减少,而粮食以外的其他食物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幅度增加。龙岩市发展优质果品、反季节蔬菜、地方优良畜禽、特种水产等,不仅可以增加食物总量,而且经济效益比较高,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意愿、保证食物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二是结构上抓优化。农副产品总量增加,出现卖难,分析起来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实现结构优化工作涉及面广,首先大到农村经济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考察了改革后我国城乡居民食品结构的演进,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持续减量,而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及水果等园艺业产品消费不断增加,“食物革命”悄然展开。参照英国、日本等国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食品消费结构变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5.
实现浙江省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经过食物消费目标的多方案比较,提出了21世纪初期浙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特别是动物性食物“三三制”结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思路、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我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一是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二是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150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物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安全是各国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如何解决由人口增长引起的食物需求增加并支持城市工业化,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界定了中国食物安全内涵,选择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食物自给率,粮食储备率,按人口平均的食物产量和低收入阶层的食物保障水平等五个指标对中国的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十分短缺,食物结构以粮食等植物食品为主,所以粮食生产和流通一直是我国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基础.国家粮食政策、粮食法律法规对我国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极大.本文试就国家粮食产业政策和粮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世界粮食安全观念不断更新,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外资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控制不断增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储存地区趋于集中,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弱.数量型、粗放型的旧粮食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就使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结构安全观、粮食价格安全观、粮食成本安全观、粮食流通安全观和粮食持续发展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万茂 《中国土地》2001,(10):32-33
食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当今人类的食物营养结构中,热量的80%以上和蛋白质的75%以上来自粮食。人均粮食产量大体上决定了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与人均食物消费水平成正相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粮食生产状况和水平,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保护要从总量层面考虑,更要注重从均量层面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耕地拥有量两项指标重新认识和思考。人均耕地占有量与人均耕地拥有量成正相关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