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堃 《经济师》2007,(7):63-6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分析中国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金融方面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体系的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育却日显滞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我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轨道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因此,强化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对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效率与开放经济条件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安全是金融体系不受外部的冲击和扰动,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态势。在一国金融市场封闭或开放度较小时,政府的信用通常可以作为金融体系稳定的最后屏障,但在金融体系开放后,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将对封闭的稳定金融体系带来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本国金融体系的脆弱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20世纪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说明了这点。因此,金融效率的提高是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的根本保证。一、金融效率与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安全的关系根据A.D.(A.D.Bain,1981)对金融效率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来说,在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中,欧美发达的金融体系一直成为事实上的参照系之一.现在,参照系出现了显著倾斜,中国需要在危机中拿出自己的眼光,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张元元、何问陶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文中,提出了“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现代金融经济”的论点,在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后,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到:金融资产商品化;金融运行市场化;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机构企业化;金融调控区域化;金融业务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中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金融体制改革战略,提出以金融深化为金融改革的理论出发点,通过金融创新来促进高效率金融体系的形成,完善储蓄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  相似文献   

8.
以新的发展观审视和规划金融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金融业是我国当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中积累矛盾和面临问题较多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我国加入WTO受到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较大的一个行业。特别是从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由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改革与发展,现有金融体系可提供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融改革与发展成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十分紧迫。必须从新发展观的长远视角和战略高度来审视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在不断校正和明确。其内容涉及股权分置改革、未来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还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汇率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众多学者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持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争论也比较激烈。由此,本文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各种讨论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险峰 《经济论坛》2007,(8):108-109
所谓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外部条件及其内外因素的互动关系,是金融和经济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软环境,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可以说,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潜在的生产力、竞争力。促进经济金融的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是服从于经济总量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建立金融体系框架,发展金融规模;那么,新一轮金融改革则是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展开,重点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来改革将从四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推进,即:放松金融管制,让市场在金融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构建开放型金融体制以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弥补市场失灵,在公共品融资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上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疲软、外资撤离、房地产低迷等方面。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实体经济的下滑引起的银行体系信贷违约、国际资本抽逃、金融资产波动等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及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实现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建立了外植型金融体系,它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系列弊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改革中国金融体系,使其回归实体经济。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真实含义是,扩大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选择权利,使他们能够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展开价格竞争。公司债券具有可替代存贷款、改善资金错配、推进实体企业债务率降低、推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和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功能。应以公司债券作为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抓手,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世界新的金融体系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就一直是这个新金融体系的支柱。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金融体系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它已无法对区域内新出现的经济问题予以协调。与此同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亚洲银行业为美国经济提供的资源支柱,也正是美国经济能成为为世界总需求产生的巨大推动力的一大原因。虽然世界经济的重心在不断的向东亚转移,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无疑暴露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弱点。此时,亚洲金融体系的形成对维护地区利益和支持区域货币的发展就是十分有利的。当然以上目标的实现还依赖于东亚地区按步骤、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成功的区域性金融体系所需的必备设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和金融的不断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化经济转变为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客观上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指出,金融相关率(FIR)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衡量指标,该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经济金融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经济金融化中,西方发达国家走在前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化程度提高幅度很快;我国在经济金融化过程中应该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步伐。具体来讲,首先应逐步确立金融体系在经济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适应经济金融化趋势,改变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再次,正确处理金融深化同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以加强金融调控来促进金融深化;另外,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先实体-后金融分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战略,虽然导致我国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金融资源错配严重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但是却使国家对金融发展有足够的控制力,从而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对于存在的大量的金融资源向国有部门的错配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得到大幅度修正和提高,国有金融资本为构成中国经济起飞和民营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更像是某种间接的金融政策作用的结果。因此,限制政府干预,明确政府、国企、市场的职能边界,促进民营经济生长等实体领域市场化改革仍需大力推进,而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则应慎重缓行。  相似文献   

18.
加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确有必要对金融机构经营格局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对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组整合,建立和完善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县域金融体系,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苏北与苏南、苏中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不仅是改革的基本取向和准则,也是评价改革有效性的重要标准.金融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成就进行了回顾,然后,指出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对江苏省的经济总量、投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金融体系的效率不高等制约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发展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