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凤雨  翁敏 《西南金融》2014,(11):51-5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反思了三方监管体制(财政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的弊端,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思路是加强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的作用;赋予英格兰银行开展审慎监管的核心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但监管目标却一致。借鉴英国改革思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可以是:明确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的区别;加强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市场公平;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敏 《福建金融》2010,(10):33-3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和背景,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概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南非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2013年12月南非政府正式发布名为《金融部门监管法案》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启动了公开咨询程序.“准双峰”监管模式将取代既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南非新金融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法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反思如何通过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夯实监管基础,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就是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回顾了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对传统监管理念的突破与创新,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难点,并有针对性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溪  周琼  周华 《证券市场导报》2012,(3):44-48,55
金融危机再一次凸显完善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逆周期监管措施是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逆周期金融监管五个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梳理,从监管手段、指标体系、监管工具、衍生品与表外业务、压力测试、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七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如何加强逆周期监管,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架构。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以来,强化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和政策工具,指出了我国在宏观审慎改革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原有的监管框架基础上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力度,修订了各项金融监管法规,并进一步推动了欧盟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强监管合作,凸显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加快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进程。2010年正式签署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必将对美国乃至全球造成深远影响。法案的出台表明美国金融监管的标准全面提高,监管范围涉及更广,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也势必将影响深远。我国应当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借鉴法案中体现的监管经验,从加强国有银行监管,注重衍生品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等方面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0.
行为监管是相对于审慎监管而提出的.行为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行为问题及其市场影响,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目标.行为监管引起广泛关注,建立健全行为监管被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实施行为监管面临的困难,并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改善金...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弊端,从而引发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本轮金融改革是在对其金融监管的反思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般性的变化趋势,如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创新、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对我国金融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云松 《征信》2016,(8):15-24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普遍认为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行为监管缺失是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加强金融行为监管已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共识与改革导向.以行为监管理论内涵分析为切入点,论述了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的辩证关系;并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借鉴了国际上行为监管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了我国行为监管体系总体框架,对总体框架中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行为监管机构体系、标准体系、工具体系、行为监管信息平台五大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为当前深化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模式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引发了建立全球性金融监管新体系的探讨,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推动了监管重心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本文结合巴塞尔协议Ⅲ,阐述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从资本约束的角度指出监管趋势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直接影响,并以风险管理的内部评级法为切入点,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监管趋势、将发展模式由"资本耗用型"转向"资本节约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此轮次贷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了国际监管的主要认识。通过系统的梳理了国际组织以及主要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改革进展发现,为解决传统监管的不足,主要国际组织和各国均主张大力改革原有监管体制,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重新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权,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机制安排和政策工具箱。最后,本文对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逻辑和理念特征,揭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认为我国应从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继续坚持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创新活动监管,将消费者利益保护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等方面入手,进行金融监管改革,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8.
李东卫 《金融会计》2010,(10):34-38
后危机时代,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和国际监管合作,防止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相关问题;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突出中央银行地位;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加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我国应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和对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作为金融监管的新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提出健全中央银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