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公园作为居住区最大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居民平时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休息也是在社区公园进行,环境优美的社区公园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用以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来论     
正多放大社区公园的精神和价值功效河南-刘克梅3月19日《珠海特区报》报道,从2012年起,珠海市香洲区掀起了建设社区公园的热潮,计划用5年时间在城区建设132个社区公园。众多的社区公园不仪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户外健身拓展空间,让居民有了锻炼、休闲、聚会、沟通的好去处,进一步密切了社区邻里关系。另据报道,到明年,金湾区需完成生态景观林带35.5公里1.36万亩,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达到13平方米以上。公共空间、社区公园,不仅是民生投入、民生财政的体现,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健全。其精神和价值功效尤其值得圈点。这些公共  相似文献   

3.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进行验证后,得出结论:中国城市社区内部治理单元应该多层次和多元化,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保障房集中建设带来"贫困的地理集中",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通常采用配建的方式。配建社区具有居住混合特征,被认为有可能增加居民的跨群体交流、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感。然而,居住混合的社会后果仍存在争议。选取北京美和园社区为案例,基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集的114位样本居民连续一周的GPS轨迹、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及深度访谈数据,对该社区内中等收入居民(两限房居民)和低收入居民(廉租房居民)的日常行为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不同群体对社区公园使用行为为例,探讨两类群体在社区中互动的时空机会。研究表明,居住混合产生了不同收入居民的行为分异,存在活动空间的错位和设施使用时间的错位,因而并不能增加社区互动。配建政策的社会后果亟待住房政策和社区规划研究给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是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党员教育、居(村)民自治、居民议事、邻里服务及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是为居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优质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当前,浙江省嘉兴市出台了《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初步搭建了"建、用、管、评"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浙江省海宁市...  相似文献   

7.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体制、政策法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启动以来,社区的自组织机制得以恢复并逐步发育,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居民及其自治组织更多地是在扮演"被组织"者的角色.这已成为制约社区建设和社区自组织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不能局限于社区共同体本身,还需着眼于体制、政策、法律这些外部社会环境.文章就此作了两个方面的重点对策分析:(1)以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为关键,拓展社区自组织能力的体制空间;(2)以居民自治为着力点,拓展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政策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8.
社区工作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服务,让居民满意是社区工作的最高标准,也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质量,拓宽服务内容,服务于居民,进一步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提高社区居民投身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不断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高丽 《企业导报》2014,(19):57-58
"农转非"是中国户籍制度中的特殊现象,指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民因征地、小城镇户籍改革、投靠亲属、外出务工和升学等多种原因,由农业户口转入非农业户口的简称。其中,由于城市开发而失去土地、土地部门通过办理建设征地而形成的"农转非"人群,即"征地农转非"居民;国家对于"征地农转非"居民的补偿安置小区,即"征地农转非"型小区。农转非社区居民在失去土地,住上楼房后的生存现状有没有得到改善?根据我们调查团队在洛阳市的8个农转非社区进行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农转非社区的居民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既与社区居民有关,也与社区治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立场看,城市道路的修建是一个资本积累和空间修复的过程,道路扩建的初衷是改善公共利益,但会对之前的地方社会文化系统、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产生深远影响。从空间不平等和城市权利的理论视角,聚焦于快速城市化大都市广州一座桥梁扩建过程的始末,深入探讨这样一个试图改善公共利益的空间工程如何导致空间不平等和空间剥夺,引起了怎样的空间冲突,最后引发了怎样的社会抗争的事件。研究发现:扩桥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再生产,更是社会与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政府主导的"空间修复"导致了居民的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地方的消失"。未来,"空间修复"和"社区治理"需高度关注社区公共事件的建构、社区认同感的形成等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