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平台     
《中国电业》2014,(5):87-87
联合国:近半数新增电力源自清洁能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最新的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称,尽管去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下跌14%。但仍有44%的发电装机容量来自可再生能源。201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共投资560亿美元。超过了欧洲,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2.
最新公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国家吸引力指数》报告显示,全球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水平达到历史新高,中国也继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投资额达到前所未有的2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3.
厉华 《中国石化》2009,(7):64-66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吸引投资比重首次过半,为投资总额的56%,达1400亿美元,而传统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为1100亿美元,仅占44%。这是历史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4.
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将是全球投资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近日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至少有两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需要填补。《报告》预计,未来15年,国家将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投资基金和吸收私人资本等,并鼓励优秀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上市。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约6%左右。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各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存在严峻的能源贫困问题,用能水平较低、用能结构较差、用能能力较弱,阻碍了该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东盟从地区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出了《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5)》,各国都提出了明确的国家发展目标,努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但由于东盟缺乏对成员国的引导和统筹,各成员国对能源安全威胁存在不同解读,各国能源发展战略差异化较大,再加上东盟“软机制”对成员国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不高,可再生能源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中国是东南亚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东南亚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经验丰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最近,我刊特约记者陈伟立对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进行了专访,请他就我国替代能源发展前景、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有关新能源的法律规定散见于《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如《节约能源法》第7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表明了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的鲜明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摆上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国家在2005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7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许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实施一批包括小水电、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开始着手进行太阳能  相似文献   

10.
速览     
正【资讯】能源渐入可再生时代9月2日,《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认为,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洁、多元化加速转型推进,能源供需格局正进入深刻调整的阶段,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集中在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方面,旨在加快能源转型进程、提高能源安全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