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这里所指的商品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并通过流通过程推出的那部分产品,不论是否为经加工制作的产品或天然产品,也不论是否为动产或不动产,更不论是否为成品、半成品或原料。服务则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有偿提供可供潜在的消费者利用的任何种类的服务。可以看出,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医疗、文化、教育、保险等各个方面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只要是法律允许的,均属该法保护,法律禁…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据此,司法界、理论界一般通过购买行为本身,人为推测购买者主观意愿,以确定购买者是否具有消费目的,从而确定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这种定义规则也被理论界称之为“经验法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慧星教授就主张,应采取一般人社会生活经验来判断购买者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消法》保护住房消费──“3.15”之后的思考吴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两品或者按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95年12月,北京温泉花园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犯罪分子入室抢劫开杀害了住户─—女导游华芸...  相似文献   

5.
浅谈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的途径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所谓“用户”是指将产品用于社会集团消费和生产消费的企业、事业、机关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所谓“消费者”是指将产品用于生活消费的公民。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是广义的,包括“用户”,其定义是指为满足物质、文化等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和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三包”权、求知权、尊重权、监督权、结社权等10项权利。《产品质量法》规定用户和消费者享有查…  相似文献   

6.
现今,消费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重大社会问题。消费者问题的出现,消费者保护运动立法的发展,促进了有关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及其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中体现着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对经营者义务的约束。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有关保护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免受人身、财产损害或侵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居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提供特别保护的法律,是以保护消费者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所涉及消费者保护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如由消费者保护基本法和其他专门的单行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法律条款的规定组成的有机整体即为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包括《广告法》、《价格法》、《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等的诸多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而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仅指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申...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人身财产受到侵害,基于其与经营者订立的消费者合同,消费者选择合同之诉来维权,应当优先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合同法性质。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有关保护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免受人身、财产损害或侵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属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提供特别保护的法律,是以保护消费者权剥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之所以说是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由于消费者的弱势性两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消费者,应正确行使权利,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大多数消费者权益受到了损害,会拿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个“法宝”来为自己讨说法。其实,可以用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不止这一部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内,与消费者维权关系密切的主要有13部法律、法规。以下为您列举一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按照该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损害赔偿权、结社权、知识权、社会监督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9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宣传,消费者在消费领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我们也看到,在处理一些消费纠纷时,还有不少消费者因为怕麻烦,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其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更有的消费者由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些条款学得不深,理解得不够,从而使自己应有的权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侵害。有这样一个事实,消费者李先生在一家商厦购买了一台照像机,按商家的规定,消费满30…  相似文献   

12.
安全保障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利之首,也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先决条件。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主要源于经营者自身的安全保障义务和防范来自第三人不安全因素的安全保障义务。笔者就消费维权工作中,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引发的消费纠纷的几个难点问题作一探讨。本文所称经营者不包括公共场所的管理人、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等主体,仅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带有营利目的“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李华雨 《东方企业文化》2012,(7):196-197,194
2008年lO月29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消费者概念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概念,因此,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对消费者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对理论和实践当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回答:即消费者是否只限于自然人?什么是生活消费?鉴于理论和实践中对生活消费的持久争论,我国应借鉴国外,在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对消费者概念进行排除式界定。  相似文献   

14.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简称为安全权。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民法通则》赋予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来说,在进行消费活动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商品和服务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受到商家欺诈,大家都知道可以索赔,但是,很多消费者忽略了另外的一些可作消费索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协会履行"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就有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等项职责。福建省宁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宁德市消委会)勇于先行,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消费评议工作,提高了消委会履职能力,开拓了消费维权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处理消费纠纷时,不少人往往怕麻烦,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实际上,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日益普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已不断增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有部分消费者由于不了解进行消费诉讼时的注意事项,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那么,消费者打消费官司需要注意啥呢?  相似文献   

20.
当新买的皮鞋只穿了十几天就掉了底时,当开启酒瓶突然爆炸造成人身伤害时,人们往往会想到索赔。那么,索赔需要掌握哪些证据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受害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受害者不论投诉还是起诉,都应该提供与商品要素相符的购物发票、商品说明书、广告承诺、质量检验单等证据。《消费法》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索赔;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