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外资并购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大家都意识到了外资并购的潜在威胁,而一旦自己成为外资并购中的一个角色,多数人仍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外资并购。“言”与“行”的割裂,折射出国内企业、国内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允许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法律的出台,使得外资并购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内几个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外资“闪电”并购,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并购是否会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大讨论。本文在分析当前外资并购新特点和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同时以良好的心态引导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相关政策研究”专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创造和规范外资并购投资的良好环境,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就“外商投资并购国内企业相关政策研究”主题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顾列铭 《大经贸》2006,(3):83-85
在2004财年,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其中,外资并购额为2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 今年初,有专家预测,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资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并购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正迎来跨国并购高潮。  相似文献   

5.
苏云笑 《大经贸》2007,(4):92-93
近年来,外资并购在我国烽烟四起,关于建立我国反垄断审查机制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商务部在去年8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了“反垄断审查”,以确保在外资并购时国家经济和产业的安全。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将公布更为严格的外资并购审查文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垄断审查机制。事实上,“反垄断审查”的历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源远流长,它们都已建立整套完善的外资并购审查机制和反垄断法律体系,并成立专门的审查机构来严格执法和把关。我国反垄断审查机制的建立也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1995年7月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入股北旅股份,开创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先河以来,上市公司中的外资并购已悄然走过了10年光景。1995—2000年的6年,我国累计发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事件27起,而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活动处于“冰点”状态。2000年12月6日,法国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出资约1.8亿人民币,正式收购上海梅林饮用水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农业领域的外资并购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7.
《农机市场》2006,(10):51-51
记者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第八届高交会“自主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发改委正在协同相关部委研究一份关于限制外资并购国内重大装备企业的“加强管理装备制造业重组并购工作”的文件草案,新政策将提出承担国家重大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企业,尤其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装备企业,不能被外资并购和控股。其中还明确列出一些“禁购”企业名单,洛轴和徐工均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佳 《大经贸》2003,(10):40-43
中国加入WTO之后,资本市场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外资并购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外资并购是否能成为市场持续的热点?近日由商务部研究院举办的“2003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高层论坛”,众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就有关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焦点     
《商界名家》2006,(9):8-8
银行高管为何“大搬家”,柯达乐凯“婚变”为期不远,“新规”划定外资并购底线。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涌动着气势磅礴的第五次并购浪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巨额外资正在而且也必将以国际通行的方式——“跨国并购”涌入中国。跨国并购方式引资会带给被并购方诸多正面效应。如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等。但同时,外资并购又是无情的国际资本和残酷的资本游戏规则,许多国内企业从属外资后,“文化散了,品牌没了,市场丢了”的例子屡见不鲜。跨国并购这把“双刃剑”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被并购企业正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制度是使外资并购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分析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在外资并购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建构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对外资并购实施监管的实体标准。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与民族产业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并购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更好地纳入到全球化生产体系,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外资并购还将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外资实现并购以后,可以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和由此引发的“所有者缺位”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其管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有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但外资并购是把双刃剑,它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民族产业的冲击。一、外资并…  相似文献   

13.
瞄准行业中的垄断企业,进行合资并掌握控股权,然后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迫使合资的中方撇出,外资达到控制垄断企业的目的,并在此之后“神奇地”使独资公司恢复盈利。这是外资在中国机械行业收购中的惯用手法。 当初作为“充足资金的提供人与先进管理经验布道者”的外资,翼并购的真实动机与带来的结果,似乎与国人当初的预想越发偏离。热衷于招商引资、盼望借外资之力壮大经济的政府和企业们发现,外资并购带来了资金,但中国企业付出的代价却是另外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比如品牌、市场、资源等等。这在前几年开始便成为外资并购热点领域的机械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西北轴承的铁路轴承、烟台轴承厂、无锡轴承厂、大连电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从合资到无奈撤资并失去了产品和市场的经历惊人相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蓬勃发展。为了建立健康、有序的并购市场,规范并购行为,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仍滞后于外资并购的迫切需求,并存在立法体系及模式方面的问题;国内外资并购的蓬勃发展,促使我国加快外资并购的立法步伐。本将以此入手浅论外资并购法律方面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并购热潮将现中国股市。由商务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春节期间正式启动,该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满之后可通过二级市场卖出。这份“28号文”将为外资并购或者入股国内上市公司打开一条通道,同时也将成为A股市场“外资入股”题材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从2005年起中国正式进入 WTO “后过渡期”时代,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外资参与国企改制的主要形式是外资并购(M&A),而未来跨国并购的重点领域将是汽车业、金融服务业、零售业。而金融业中又以国有银行的改制影响最为重大。故笔者在此从银行业的外资并购入手,来窥探外资参与国企改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凯雷徐工、舍弗勒洛轴两起企业并购风波,使中国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对外资并购的关注也已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催生政府对外资并购采取积极的介入态度。而相关部门在多次调研后,至今也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也让人感到中国政府在对待此类外资收购方面的谨慎。相比而言,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响要强烈得多。一时间这关于中国“民族主义”、“贸易保护倾向”的说辞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8.
外资收购与兼并的法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新一轮的跨国收购与兼并(简称“并购”,M&A)浪潮汹涌全球。许多外商将并购目标瞄准了正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形成并购国有企业的热潮。面对这一新兴的经济现象,我们应在剖析“外资并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和完善外资并购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外资并购中的垄断倾向与法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并购不仅带来了我国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对我国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垄断。这种垄断可能表现为外资控制东道国市场,进而破坏其良好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20.
在很长的时间里,当代中国人对“外商”和“外资”一直抱有热切的期望。然而海外资本越来越多的“抢逼围”式的行业并购攻势,引发了“善意或者恶意”的审慎揣测和群体忧虑。 对于监管者和企业界,如何改善并提高鉴别国际投资的能力?接踵而至的海外资本来源于何处?它们在中国的并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海外资本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并购机会和并购风险? 本期商业思想家论坛邀请投行专家、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