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用三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政治任务。资产重组是打好搞活企业,深化企业改革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目前,这场战役正向纵深发展,它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工业改革情况。1997年末,阜阳市共有国有企业145家,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已有46家企业破产、倒闭或完成重组、兼并,并退出国有工业领域;有11家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仍由国家控股;有88家企业仍为国有工业。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国有及其控股企业9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其中,国有企业占4.4‰。  相似文献   

3.
《上海改革》1998,(2):1-1
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中央明确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能否完成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关键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改革思路,采取哪些改革措施作保证。  相似文献   

4.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3,(3):47-49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改革使国企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以及2003年之后针对国有大企业关闭破产以及2003年之后针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这两组改革后,政府财政不再为国企补充资本金或弥补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国企资不抵债同样要依法破产或重整。目前,全国90%以上的国企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企(不含金融类企业)营业收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国有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1991年,全省国有工业总资产达180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30倍。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力度较大,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困境。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余下的问题也不少,而且很棘手。一是相当部分完成转制改革的企业生产经营未见好转,效益在继续下降。1998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5.1%,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亏损额上升24.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上升33.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辽宁省各地加快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国有经济、国有中小企业结构布局的特殊情况,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要求,着眼于搞活国有企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从调整所有制结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全省市属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县区属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90%。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租赁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我省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达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7.
一、上市公司制度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狭义上等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实行股份制,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时间表,2007年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要完成70%以上。国企改革本质上是企业制度的重新选择与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今后国企改革总的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体制,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基本完善,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省经贸工作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企业改革和发展为中心,加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企业管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为辽宁国有企业下世纪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狠抓扭亏增盈,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事关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实现。各级经贸委既要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又要作为重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滁州市,是全国较早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地市之一。早在1995年,该市就开始进行企业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自今年初开始,滁州市全面推进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改制的3163家企业中,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占43%;拍卖的占33%;实行租赁、兼并、联合和破产的占24%。其中,约占总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实行战略性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如何发挥工资的补偿、激励和调节三大功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全市改革和经济发展,兰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按照“创业、实干、打硬仗”的工作要求,正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393”攻坚战。即从2004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运营新体制:使90%的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使90%的国有企业职工置换国有身份:使35户左右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实施依法破产或政策性破产,彻底退出国有序列。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到2000年,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到15%。要完成这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运与前途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  相似文献   

14.
戴文益 《开放潮》2003,(4):58-5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不仅促进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企)走上改革征程,而且为国企国有产权多元化甚至退出以及国企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据近10年的统计估算表明,国有工业企业在数量上通过改制和退出,至2001年底缩减到1308家,国企退出促进了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双赢”发展。当然,这种改革模式不可避免地把体制转型过程拉得更长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对此,笔者认为,为使国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竞争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快国企改制,进一步缩小国有工业的分布和比重,进一步创新国企经营者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积极稳妥的实施步骤,在企业内部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经过半年的实践,目前基本完成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任务。这次改革对盐业企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举措,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从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任务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个春秋,综观目前大中型企业的整体状况,尽管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得不错,但不能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任务已经完成;还有些同志目睹当前多数大中型企业的困难状况,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回天无术,这也是没有根据的。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坚定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心。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条件日趋成熟。这是我们坚定信心的主要理由。前几年,我们虽然提出了搞活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任务,但时机与条件并不具备。经过十多年的逐步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已经相当充分。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  相似文献   

17.
在迈向21世纪,实现上海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国有工业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是,企业资金短缺,历史债务沉重,因此,实现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福建省协有林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我省国有林业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进县级国有林业企业政企分开和产权制度改革。坚持“三改一加强”,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对林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林业企业改革,放开搞活国有林业小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实现全省林业工业持续、稳定、高效、健康  相似文献   

19.
罗萍  张明 《福建经济》2002,(1):24-24
近年来,我省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已成为建筑业最为难治的顽症,它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阻碍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制约企业发展,而且已危及企业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省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55.64亿元,占建筑企业当年总收入的20.3%,其中,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50.58亿元,占全省被拖欠工程款总额的90.9%,国有及国有控股施工企业在我省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的企业总量仅占全省的15.3%,但其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产值及上缴利税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8.6%、38.5%、46%和45.1%,巨额的拖欠工程款使得国有施工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资金状况恶化,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20.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进行股份制改革困难重重,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全企业全面改制或通过局部的改革试点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的重点是合理确定改制企业的股本结构,真正体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