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更加激烈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小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劣势,在当今技术变化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快速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愈来愈残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传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不复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产品如何规避风险,在险恶的环境中寻找生存的途径,是每一个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质量》2009,(12):43-43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是我国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形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汽车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国内汽车企业直接参加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国内汽车企业必须加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所谓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就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国际竞争环境中,以比国内外的竞争者具有更吸引顾客的价格、质量和服务所进行设计、生产、销售的能力."显然,随着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顾客消费价值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顾客需求不但多样化、个性化,而且对产品功能、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更主要地表现为企业经营的综合水平.当今,世界各国汽车企业都在迅速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以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展望 《公司》2002,(3):28-29
瑞士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许多久负盛名的产品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瑞士的工业发展始于传统的钟表和纺织业。长期以来,瑞士中小企业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周围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国等不利条件,依靠传统的技术优势,以深加工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为瑞士工业现代化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瑞士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支撑点”。 企业虽小 放眼全球 瑞士中小企业很早就认识到,随着专业分工发展到相当程度,很多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科技实力和品牌、市场网络的大企…  相似文献   

5.
汪静 《企业经济》2005,(5):92-93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在企业中推广信息化管理是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机制变革,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福学 《企业经济》2002,(12):74-74,219
市场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命运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没有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其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大.面对压力,中小企业急需市场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欠缺等问题,鉴于中小企业固有的弱点,在市场创新中,应扬长避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市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加入WTO之后,人们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大企业,力图通过大企业的发展,来迎接国际竞争。不可否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型乃至超大型企业声名卓著,但无论大企业如何强大,都没有把中小企业从国际上挤走,无论是在满足内需还是在扩大出口方面,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畏缩不前,热衷于在国内市场开展低层次的、恶性的价格竞争,全球化经营意识淡漠,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视而不见,这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加快,中小企业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仍有技术、产品、质量、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因素,结加入世贸、接轨国际市场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兴利除弊,采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主动迎接挑战,才能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接轨国际市场的桥梁。在技术不发达时期,企业竞争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源条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靠资源优势在竞争中获胜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进行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营销。互联网上的竞争也不是安宁的蓝海,早已是红海一片。在这红海中,中小企业只有找准网络目标市场,把握网络营销的实施重点,才有可能在网络营销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并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通过对湖南多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中小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时首先要避免和大公司竞争,其次要寻找和选择可定位的利基市场,才有可能在这片红海中分享互联网甜蜜的果实。相关研究结论可对湖南地区中小企业开拓网络市场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瑞士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许多久负盛名的产品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最新统计,瑞士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共有7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8.9%。瑞士的工业发展始于传统的钟表和纺织业。长期以来,瑞士中小企业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周围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国等不利条件.依靠传统的技术优势.以深加工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为瑞士工业现代化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瑞士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的出台,增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为今后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明确扶持和服务对象,为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天后归来     
《房地产导刊》2011,(1):20-20
娱乐圈里,过惯光环生活的又能甘心平淡的明星们可谓凤毛麟角,以下几位"隐后"复出即是例证。除了各种理由四处吸金,天后们投资理财也各有路数。  相似文献   

13.
用人诀窍     
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亲人最可靠","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这种思想就使不少家族式企业应运而生.可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家族企业也会在内部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而危及企业的生存或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Good governance is a pre-condi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Good governance, in turn, requires peace. The second Battle of Waterloo, in Sierra Leone, showed what the West can do in this regard. A small military intervention, not hemmed in by the typical restrictions on what 'peacekeepers' can do, made a huge dif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untry.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external military forces as part of the overall strategy for poverty reduction in Africa.  相似文献   

16.
17.
中小企业一向是市场的灵活的反应者,几乎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对物流的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促使物流服务逐渐成为了中国企业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势介入,物流业已经显示出其强劲的动力和蕴藏的无限商机,我国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趁现在物流市场竞争还不算很激烈的时候介入物流领域,再过几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就根本不再拥有发展物流的点滴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针对当前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在使用中最常见的输送带纵向撕裂事故 ,分析了国内外预防输送带撕裂的经验 ,提出了有关预防方法和检测装置。实践表明 ,采取这些措施后 ,撕带事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Why do firms concomitantly rely on more than one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 to procure/distribute a given input/product? In this paper,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and discuss the extensive path undergone by the literature exploring this issue: the so‐called plural forms. We address two main questions: how to explain the coexistence (and often the prevalence) of plural forms in many types of businesses? Are plural forms stable or a transitory phenomenon? We describe the most prominent motivations identified in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iterature that drive firms to adopt plural forms and show that their vast majority are related to the mitig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agency/transaction cost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most of the available pieces of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 the stability of plural forms over time. We conclude by demonstrating the path that has been trailed by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