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赋予了生态补偿以全新的内涵.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生态补偿的基础上,结合主体功能区的新要求,探讨了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市场化:生态服务交易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有限,直接导致补偿效率较低.为发挥企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推进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可把生态补偿方式由转移支付转变为政府购买,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生态服务交易,实现补偿资金的集约利用和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地区居民提供可靠的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补偿的建设中,横向支付转移虽然在总量上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均等化的作用却异常突出,不可或缺.然而从总体上看,地区间财政横向援助的实践规模并不大,很大程度是因为法律机制还不健全.只有完善地区间横向援助法律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才能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地区间横向援助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的具体设想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地区横向援助的法律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郁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8,28(5):849-852,861
由于流域上下游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使得水生态安全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影响全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按照该要求,作为生态补偿主要形式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应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走上环境友好型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地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朱 《发展研究》2009,(12):40-42
湿地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中的一种类型。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既与其他限制开发区域有共性,也有独特之处。其基本思路是:保护第一,从严控制开发行为;为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供给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妥善安置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为此须建立湿地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即建立纵向与横向交错的转移支付补偿机制,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配套与生态补偿机制相适应的生态税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的状况,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9-J纳总结,对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层面,阐述了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以林业为主体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补偿机制的缺失和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突出.如何让资源开发价值对西部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现行的资源税费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加大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力度.论文从资源补偿法律制度、产权制度、税费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五个方面对当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加快矿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理顺资源开发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法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先受惠权,提高矿区居民参与当地资源开发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比较注重对耕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护,而忽视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这显然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强调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笔者总结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制度缺陷,比较三种改革的办法,提出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指出只有将土地出让金平衡地投入到农村和城市两个区域,合理界定归公的土地增值收益比例,保护农民权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18.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缺省给翻译带来了很大挑战。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可能性,并可作为翻译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