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制度,环境标志通过利用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选择,逆向引导企业参与环保,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我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但有待完善.我国应结合WTO规则,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建立环境标志体系,完善环境标志制度;积极参加CTE关于环境标志问题的讨论,维护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贸易利益,使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2.
刍议环境标志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翌 《经济师》2002,(3):59-59,61
环境标志在国际贸易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一 ,它为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契机 ;其二 ,许多国家以之构筑绿色贸易壁垒 ,实行贸易保护 ;其三 ,它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我国应在环境标志方面给予充分重视 ,尽早行动起来 ,以充分保护我国的外贸利益。  相似文献   

3.
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标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产物。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它将成为各国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我国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是发展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吕汉阳 《经济月刊》2011,(8):133-133
一、我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现状 发挥政府采购促进节能环保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政策功能。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等文件,初步形成了涵盖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发布、采购、监督等环节的框架,推动了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节能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对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及各项政策功能的发挥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环境标志已形成了完整的标准、认证、审核、质量保证等体系,环境标志产品涉及汽车、建材、纺织、电子、日化、家具、包装等行业,已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的3万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据了解,我国政府2006年制定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公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政府采购优先购买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2007年为了加大促进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国务院决定对节约能源产品实行强制采购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对欧盟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原维 《当代财经》2003,(8):102-103
从1997年到2001年,欧盟一直是我国出口的第四大市场,且仍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近年来欧盟绿色壁垒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扩大,我国应从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和标准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环保市场;注重产品的绿色包装;积极参与国际谈判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北欧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89年,该计划是北欧五国中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四围在环境领域合作的结果,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国的环境标志系统。现在,北欧环境林志已应用于上述国家。该系统与欧共体国家生态标志系统也有合作。  相似文献   

8.
绿色壁垒对舟山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艳 《经济论坛》2006,(10):21-22
一、绿色贸易壁垒及其产生原因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理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以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确保本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协议的实施,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逐步被取消,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活动空间日益缩小,发达国家便凭借其科技优势,利用日益高涨的环保浪潮,为国际贸易设…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15,(Z1):53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指出,目前环境保护部共制定发布了现在还有效的环境标志产品标准96项,涵盖了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物业等五大行业,产品种类涉及汽车、服装、家具、电子、日化等300多大类的产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布环境标志标准最多的国家之一。熊跃辉说,可持续消费,或称绿色消费,应该是推动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有力措施。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大力推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认  相似文献   

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国家环境标志技术标准近期颁布实施。该标准首次对装修中室内有害物质的总释放量进行了规定。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装饰装修中对人体健康的标准只有装修材料的标准,如地板的甲醛释放量要低于0.12毫克/立方米,人造板中甲醛释放量为低于0.2毫克/立方米。但环保装修仅靠使用绿色建材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现象也日益严峻。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指明了一条道路。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必然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各有关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环境政策论者认为,如果一国试图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就会使边际减污成本小于污染的边际损害,在不完全竞争的世界中,一国会在战略上扭曲其环境政策,以支持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而论证了生态倾销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对生态倾销及反生态倾销的理解,针对我国传统贸易模式中生态倾销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利用反生态倾销的机会调整我国出口结构,采取妥善措施,达到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平衡,积极应对新一轮贸易挑战。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逆差是对贸易成效的一种环境评估指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成本外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应从资源安全与防止污染转嫁两方面着手平抑资源环境逆差,一方面,通过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储备制度,广泛推行国际领域的资源合作与开发,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紧缺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建构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征收污染税,防止国际贸易带来的污染转嫁,最终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转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研究发现,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大量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企业行为与贸易政策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即使在比较优势和报酬递增都不存在的条件下也会互相向对方市场销售商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很容易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从而导致双方社会福利恶化。本文认为,政府之间应该加强交往,深化合作,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1990s, China has exhibited growth in both foreign trade and the econom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re main concerns i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n addition, this paper makes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with a view to adjusting trade structure, enfor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为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是美国政府早期颁布的环保法案仅体现了美国土地政策的转变,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触及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一系列重要的环保法律相继出台。70年代末期,经济的缓慢增长,商业团体的游说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放缓了美国环境保护的步伐。进入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环保管制,但却唤起了公众强烈的环保意识。到90年代,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政策逐渐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尽管美国的环保法规政策因政治气候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始终是与时俱进,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country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iases its domestic economic structure toward exportable sectors. The bias thus cause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t will be shown that a country can and should control international trade activities as a means of dealing with pollution problems. One of the paper's main purposes is to give a warning to a country which expands its international trade activities without taking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its domes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nalyzes environmental lending and transfers in a two country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he lender country chooses specific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s which it finances in the neighb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returns they generate for the lender. The gains from this kind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financing are illustrated with a numerical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showing that the gains to the lender country may be fairly sizable in relation to the expenditure directed currently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se gains, however, essentially depend on the terms of the environmental financing. We also find that debt-for-nature swaps do not in general produce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f applied uniformly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financing.  相似文献   

19.
绿色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势不可挡的趋势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采取了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市场准入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拓展对外贸易 ,从宏观上看可有多种举措 ,突出的三点包括 :国际合作中维护中国的权益、培育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者、通过出口产品结构绿色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进口商品实施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已成为大势所趋.欧盟的"双绿指令"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和实施的,是欧盟环境保护理念和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欧盟"双绿指令"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析,重点提出了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