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Internet平台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根据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业务流程,设置对外信息发布子系统、住宅小区环境评价业务管理子系统、参评项目电子文件制作子系统三个模块。系统可实现远程客户端参评资料上传或在线填写;评审专家远程登录系统,对已建成或规划中的住宅小区总体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化的评价;系统克服了传统单机评价系统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和环境冲突的不断加剧,如何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并提炼出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工业园的运行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城市理论。同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选取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山西省各市下一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大学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本文以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即人与环境和谐、均衡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生态大学的概念和内涵,以生态学理论论述了构建生态大学的五项系统,并尝试建立生态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色住宅的需求和呼声也日渐高涨,绿色住宅小区也相继应运而建。绿色生态小区要根据当地具体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建筑、生态等理论和当代先进科技来建设,形成住宅建筑和各项因素的合理安排,让小区与整体环境相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本文从生态小区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地理》2021,41(9):174-183
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生态空间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的学科、研究团队、期刊分布特征、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1993—1999年)、起步(2000—2009年)和快速发展(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2)"生态网络""景观格局""生态廊道""生态安全格局"是热点研究领域;(3)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上都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的特征,研究对象由单一的生态系统逐渐扩大到市域、省域乃至中国、全球综合生态系统尺度,研究内容从单纯的网络构建向网络体系构建、网络体系评价、网络优化等更加具体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近20多年来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总结我国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为进一步拓展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体系及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研究生态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三方面出发,建立了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统计及客观赋权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苏和广东各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海洋经济可持续评估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教、海洋生态文明支撑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发展基础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市级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设计原则予以描述,并提出了基本框架和具体指标内容,为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住宅与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介于城市与家庭中间的两个层级,其物质能量代谢并非是家庭代谢在不同尺度上的集合,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层级特点。设计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住宅和住区的代谢过程与代谢特点进行标准化的系统性分析,为定量研究和评价城市住宅与住区的代谢状况提供依据。在明确了现代化住宅和住区代谢研究边界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物质能量过程,建构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研究框架,并对划分的"城市住宅物质代谢""城市住宅能源代谢"和"城市住区物质代谢""城市住区能源代谢"四个子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在未来的迭代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住宅是一种新型的住宅发展模式,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对生态住宅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住宅内涵的剖析,指出生态住宅区别于其他住宅模式的核心在于:生态住宅是应用生态学和建筑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前提,能够进行自身良性生态循环,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构成任何危害的居住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住宅的几点原则:加强生态住宅的全寿命管理,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建材、设备的环保化,住宅空间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的自然化;以及生态住宅的文化休闲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华  廖树峰 《经济地理》2007,27(3):492-495,491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茂名小良水保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生态经济实体。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小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科学定量地评价小良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为综合评价和谋划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思路,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集保护、恢复与开发利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促进小良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住宅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木结构住宅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型的住宅在国内已经开始逐步推广。文章基于态势分析法对现代木结构住宅在新农村中建设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化新产品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住宅产业也在经历智能化的转变。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住宅智能化对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住宅智能化能够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住宅功能的需求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异质性对智能化住宅和支付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基本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功能;未婚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生活品质功能,已婚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低收入群体相比高收入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高教育配套需求者、有会所需求和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强烈。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探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环境,使居住区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最终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做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蒋凌燕 《经济地理》2003,23(6):826-830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研究依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