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面临压力和威胁也越来越大。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原则为指导,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对循环经济指导下旅游资源可持续旅游对策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建立旅游资源库、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控制旅游容量、减少旅游污染的方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理论,探讨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对水权、水市场安排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制度激励、水价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激励、灌区管理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利益主体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生 《经济师》2003,(6):8-8,10
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为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保护环境。环境经济学为解决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文章在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寻找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最后提出了减缓以致消除环境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理论,探讨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对水权、水市场安排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制度激励、水价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激励、灌区管理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利益主体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世界著名峡谷旅游观光胜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现状,不合理利用对三峡主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新三峡"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原则。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了该行业的成败。作者从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大旅游”开发模式的利弊,阐述云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德彪 《经济师》2004,(4):135-136
文章从可持续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度 ,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 ,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川西地区分布有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具有极强的脆弱性。通过对川西地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脆弱性的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在可持续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民族文化特点,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旅游参与者的政策约束、生态环境教育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达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可为川西地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科学依据,亦能为其他类似的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谭业 《经济纵横》2012,(9):62-65
旅游循环经济是针对旅游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是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响应,贯穿于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各类产品和各个环节。旅游循环经济以物质循环流动、资源持续使用和环境友好利用为出发点,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本土化实践模式。它提出的以"3R"为起点的基本原则、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组成的系统结构、以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推进实践的思想、以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耦合共生为代表的方式丰富了可持续旅游的理论成果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措施是一种缓解环境压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文章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分析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对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循环经济在旅游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丽东 《经济地理》1999,19(3):107-110
本文在分析青南地区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对青南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揭示了青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构成间的有机联系。认为青南旅游开发对该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刺激功能。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By the end of 2005, 31 world heritages in China had rank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UNESCO, which included 4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4 natural heritages and 23 cultural heritages. All of them are located in natural surroundings with high value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these world heritages, China also has 12 world geological parks, 26 international MAB biosphere reserves, 243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138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 and 187 …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地资源,是地球上水域和陆地间过渡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在对新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因此要从充分考虑新疆特殊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完善新疆湿地保护立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湿地保护法律细则,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6(2):223-236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arine natural resources presents particular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rs of those resources. While such management has typically been based on 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this has resulted in overexploit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mportant marine assets in industries such as fishing and tourism. Conseque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other approaches are needed, with the use of economic concepts and management tools particularly relev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human welfare outcom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il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critical to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regi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instruments will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resource managers, with these instruments underpinned by consider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an appropriate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nts. A greater focus on these economic matters will take resource managers further in the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increasingly scarce marine resources. The conclusions in the paper are supported by various case studies from fisheries and tourism.  相似文献   

15.
刘益 《经济地理》2006,26(4):706-709
对于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景区进行旅游经济影响对比研究,揭示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影响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促进旅游接待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丹霞山和世外桃源两个景区的案例对比分析表明,空间地理环境、产权体制和开发模式是造成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社区旅游开发模式是解决旅游经济效应水平呈阶段性下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动态开放的PREE系统,本文以庆阳市为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用改进的熵值法赋予权重,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对1978-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及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揭示了庆阳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脊梯田景区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景观独特,宜于发展生态旅游。但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及人口素质成为约束性限制因素,也面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继承等问题,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但不一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口市属于资源非优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资源特色不够明显,竞争力不够突出、文化氛围不浓、城市形象不鲜明、旅游产品低端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后应突出省会优势和文化特色,抓好节庆旅游会议旅游;抓住周边市场和本地市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实行连片开发;开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搞文化旅游;依靠科研力量,开展科普旅游;做好旅游服务,开展商业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