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基于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替代工程法和防护支出法等,对浙江省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192.839亿元;可计量的供给价值为4.495亿元,两项合计197.334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7.86亿元的4.12倍。文化服务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如果进行绿色GDP核算,将明显提升遂昌县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思想为理念,阐明了森林生态及环境监控的主要对象,包括对森林碳系、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及环境污染的监测;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如,电阻率法、微气象技术、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等,并明确了其在监测过程中的不同适用主体,以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为更深层次的森林生态管理和决策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价理论分为基于经济学的定价理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价理论以及基于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理论三类,并就不同的定价理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对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的梳理,认为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机理和定价模型及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建立等是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资源与环境核算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已列入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和《中国21世纪议程》(1993)优先项目计划。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问题,内容包括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义、概念、分类;森林环境资源评价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经济政策。其基本论点是:1.森林环境资源再生产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它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均为产品;2.森林环境资源产品应当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标准,按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市场,等价交换,3.变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森林环境资源经济补偿机制;4.森林环境资源应在加强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家级森林环境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制接轨。  相似文献   

5.
森林问题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特别强调,以后有关森林问题的国际讨论高潮叠起,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文件。究其原因在于存在着有关国际森林问题的诸多分歧。主要分歧涉及国际森林文书、毁林和森林退化原因、资金问题、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标准与认证、技术转让等。国际森林问题具有长期性森林问题的分歧,源于各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生态资产估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和分析国内外生态资产估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为中国开展生态资产估价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中国已初步形成了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和价值能值法等生态资产估价方法 ,但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特别是中国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起步晚 ,不够深入系统 ,所以应深入开展生态资产估价方法研究 ,探寻适合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资产类型的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采集自雅虎图片分享网站Flickr上带有地理标签的森林旅游照片数据,构建游客-景点关系矩阵,运用隐特征分析模型和旅游景点热度分析模型相融合的方法,分析游客对未去森林旅游景点的感兴趣程度,为游客提供一份专属的个性化的森林旅游景点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隐特征分析模型的森林景点推荐,正则化参数有效降低森林景点数据稀疏所导致的预测精度下降,同时合理的特征维度有助于提升森林景点评分预测的精度。此外,融合森林景点热度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对推荐准确度和新颖性的提升都有积极帮助。因此,提出加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优化以及增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的新颖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家公园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设计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本核算框架,以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两大核算对象,基于已有数据,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本进行了价值量核算。核算结果表明:在自然资源资产中,草地和森林覆盖面积普遍较高,且价值量较高;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价值量普遍偏高。研究认为,相关部门应提高人们保护草地和森林自然资源的意识,形成并强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观念,最终促进我国国家公园草地、森林自然资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产促进会向您推荐──《中国地产估价手册》中国地产促进会是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在国家民政部正式注册成产的国家一级社团,是我国首家为土地管理部门和房地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行业性组织,为促进我国土地估价工作的发展,特编辑发行《中国地产估价手册》一书...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时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方向进入新世纪,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森林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地球的前途和命运,人们对森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早在10年前,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提出,各国政府首脑要研究的一切问题没有比森林问题更重要。去年,《联合国气候  相似文献   

11.
峡江县“十一五”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目前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从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试图建立绿色GDP综合核算体系,其中包括森林资源及其环境因子核算;二是从客观反映森林的多种价值出发,研究森林的各种物质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致力于树立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森林价值观,为森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介绍峡江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对峡江县"十一五"林地和立木资源进行价值核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伊春市国有林区共计16个国有林业局在2017年度的年鉴统计数据及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运用GEP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研究了国有林区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生态贡献度问题。结果表明:由于国家采伐机制的限制,国有林区林业产品的生态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但国有林区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度明显,生态文化服务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最后,提出应当转变核算思维、拓展核算思路;国有林区政府应当完善核算主体并健全核算体系;提高GEP的生态总值核算实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的区分度不高导致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存在误差,森林经营侧重于生产性经营导致生态性经营发展不足,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使用方法也不能全面体现森林经济效益。依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总结自然资源核算理论,提出了准确区分森林树种和地理位置,分清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实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使核算结果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等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日本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2.827万亿日元/年,1991年第二次核算结果为39.2万亿日元/年,2000年为74.99万日元/年。其核算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地球环境保护功能等82项主要功能。核算方法包括工程替代法和施行费用法。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森林资源核算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作为陆地碳吸收的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森林碳汇为分析对象,拟运用产权理论从产权角度对森林碳汇服务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得出森林汇碳服务产权的界定、技术与产权的互动演进以及国际权威组织的介入是保障森林碳汇服务在国际社会中进行有效交易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森林固碳及提供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将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分析中国扩大森林面积和蓄积目标的重要性,讨论如何挖掘中国森林固碳及提供其它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Several land-based policy option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urrent quest for feasible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options, among them the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forest carbon sinks through mechanisms such as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also called REDD+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fossil fuels through biofuels, as legislated in the EU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While those two policy processes face several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here is one issue that both processes encounter: the displacement of land use and the related emissions,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carbon leakage in the context of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indirect land-use change also called ILUC within the bioenergy realm.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carbon leakage and indirect land-use change issues run in parallel but are rather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without much intera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common challenges within these parallel debates by the use of peer-reviewed articles and reports, with a focus on approaches to address and methods to quantify emissions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ale. The aim i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to use synergies and learn from the two debates to optimize climate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ities are many, wh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rbon leakage and ILUC are found in the actual commodity at stake and to some degree in the policy forum in which the debate is taken. The geographical scale, actors and parties involved also play a role. Both processes operate under the sam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and face the same problem of lacking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emissions caused by international displacement. The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displacement is on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while US and EU biofuel policymakers acknowledge uncertainties in ILUC accounting but strive to reduce them,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excludes accounting for international carbon leakage. Potential explanati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 lie in the liability issue and the underlying accounting principles of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carbon leakage and consumer responsibility for ILUC. This is also reflected on the level of lobby activities, where ILUC has reached greater public and policy interest than carbon leakage. Finally, a possible way forward for international leakage accounting in future climate treaties could be the adoption of accounting methods taking a consumer perspective, to be used alongside the existing set-up, which could improve climate integrity of land-bas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