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城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支出预期特征是,消费倾向稳中趋降,储蓄意愿稳中有升;居民消费心态稳定;即期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未来支出预期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意向不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仍显偏低;收入差距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确定,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削弱。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小额保险制度;鼓励和推行新的消费方式,提升居民消费品位;拓展消费信贷,促使消费增长应成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在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里有很长时间在安徽省名列前茅,城镇居民消费对淮北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用也十分明显。但是近年来淮北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总消费在个别年份呈现负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总体水平较高,在"政策市"的背景下,"重投资出口、轻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的不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在理论上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由此得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时应注意经济冲击对消费的影响,保持政策的系统性与稳定性;考虑增收政策和消费政策的有机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5.
中央政策希望通过提高居民消费达到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但近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却持续下降,其中资产积累对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居民更重积累而轻消费?本文结合四川省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收入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是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而且没有  相似文献   

7.
养老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和储蓄率不断增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居民储蓄很大程度上受将来养老金发放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可以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国外学者关于老年消费的研究以及养老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并随着消费函数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而不断深入。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现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是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消费函数理论框架内考查我国是否也存在退休消费困境以及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杰 《中国外资》2013,(16):198-199,201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亦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在本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但是这一梦想是否能够实现,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检验我国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否比2010年翻一番是对判断这一梦想能否实现的有力证据,因此,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分析与预测对回答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历史统计数据分别进行变换处理,构建ARIMA(p,d,q)模型并对2013-2020年的数据进行预测,以便对实现中国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证实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够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9.
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当下重要问题之一.外部结构失衡体现于过高的贸易顺差,内部失衡的表现则是居民消费比例过低.对于中国结构调整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调整进展有限,结构失衡仍然严重.我们对这一判断提出质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证据来自两点,一是贸易顺差正在迅速缩减,二是重新计算的居民消费率的复苏.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机制,而非任何短期或刺激性政策的驱动.即,迅速减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高的工资率使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不断回升,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上升,这一趋势正是消费率出现U型回升、结构改善的核心动力.结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坚持市场化道路,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消费率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的一个难题。它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消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与消费率呈正相关,而少儿人口抚养比与消费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菲 《金融博览》2012,(18):43-45
尽管中国是钟表的前身——计时器的发源地,但现代意义上的钟表却是起源干以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早在中国清朝乾隆年间,瑞士钟表就作为皇室贡品进入中国,被迁以奢华、尊贵、高不可攀这样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0年和2012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中的城镇有房家庭进行了配对,构造了两期面板数据,就房屋价值变动对家庭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探讨了房屋按揭贷款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房产差异对于房屋财富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房屋资产对家庭消费具有明显的财富效应;房屋按揭贷款为家庭购房带来"杠杆",当房屋价值提高时会引起更大的财富效应:相比单一住房家庭,多套房家庭的房屋资产具有更明显的财富效应;房产占家庭资产比重较低的家庭,房屋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大,随着房屋投资属性的降低、消费属性的提高,房屋的财富效应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角度讲,劳动者的时间可以区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在量上是相互排斥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者每天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的长短不是任意规定的,它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生产任务,即用多少劳动时问生产出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就必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有必要缩短劳动时问,增加非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凯恩斯简单消费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1~2010年的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来源收入对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对三个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转移收入对西部地区的消费拉动效应明显;而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对各地区影响均不显著且大部分地区弹性系数为负  相似文献   

15.
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当下重要问题之一。外部结构失衡体现于过高的贸易顺差,内部失衡的表现则是居民消费比例过低。对于中国结构调整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调整进展有限,结构失衡仍然严重。我们对这一判断提出质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证据来自两点,一是贸易顺差正在迅速缩减,二是重新计算的居民消费率的复苏。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机制,而非任何短期或刺激性政策的驱动。即,迅速减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高的工资率使劳动收入占G D P比重不断回升,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 D P比重上升,这一趋势正是消费率出现U型回升、结构改善的核心动力。结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坚持市场化道路,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居民在2014年各项消费数据平面指标,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比较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地区间,城乡间消费存在的差距,分析产生这些差距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农民消费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系统考虑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价格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对消费价格上升没有显著影响,影响价格上升的显著变量是工资收入和信贷规模。要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近期应落实宏观调控措施,适度收缩信贷规模,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严志勇 《中国外资》2011,(6):220-221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过程中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GDP快速增长的模式将一去不返,刺激居民增加消费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找出居民消费率不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胀水平也分别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基尼系数和人口结构则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其中基尼系数越高(即收入分配越不均),居民的消费倾向越低,而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占比越小,居民的消费倾向越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是否影响消费价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考虑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价格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对消费价格上升没有显著影响,影响价格上升的显著变量是工资收入和信贷规模。要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近期应落实宏观调控措施,适度收缩信贷规模,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