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e Economist - This paper measure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through the solidarity reserve of the newly proposed Dutch occupational pension contract. Our first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ole of the...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自1999年以来便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矛盾,对我国老龄化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背景下,养老需求持续增加,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多样性、多层次的养老产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养老服务也逐渐重视老而富的这一部分人群,他们的积蓄丰厚,消费观念比较新潮,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较高端化。本文对当前我国高端养老产业进行相关论述,重点提出高端养老产业高速发展模式下对地方经济以及地方养老体系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述,为我国高端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向红 《改革与战略》2012,28(7):122-124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由国家负担的养老模式,给澳大利亚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渐形成了“三支柱”的养老金制度模式.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养老金改革的过程,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并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OECD中人口结构较年轻,但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对于处于人口红利顶峰,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除了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经济特征,且城乡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因而,中国应该坚持生产主义型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并建立不同职业群体相对独立的国民年金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老农保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坚持个人账户的同时,引入财政直接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形成新农保制度框架,经试点后于2014年2月推广为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端于新农保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具有更强的收入再分配特点,促进了社会公平。文章基于新农保实践,构建净收益收入再分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代际内部、代际之间和城乡之间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果。  相似文献   

8.
日韩养老金制度改革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变化是日本和韩国养老金改革的共因,但日本改革略显亡羊补牢,韩国则属未雨绸缪;从改革措施来看,两国都采取提高缴费率、降低替代率等方法缓解养老金财政困境,区别在于日本政府养老金财政的作用更突出,且属于缴费模式,韩国则属于税收模式;从成效来看,改革缓解了但并未根除两国养老金财政压力,两国当前养老金待遇在发达国家中较低,但韩国养老金再分配功能强于日本.鉴于中国耒富先老的典型特征,应该建设生产主义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构建基础层次的城乡二元国民年金制度快速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尽快建立长期的社会养老政策战略计划,并建立中央政府直接监管养老金基金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不予发放基础养老金,使已经参保的很多职工(以农民工为主)仍然被排除在有效保障范围之外。要尽快修改这一规定所决定的部分保障模式,将个人缴费不足15年的职工纳入基础养老金发放范围,实行按缴费年限系数由参保地计发基础养老金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财政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和日本同属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行列。19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低迷的双重压力使日本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由之而来的对养老制度的不信任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代际负担和待遇的不公平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选择逃避养老金缴费责任,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障体系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考察日本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封进  宋铮 《南方经济》2006,26(11):22-33
预测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则在2005年以后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2030年以前城镇有效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随后会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再分配的功能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确定的一个原则。采用中国的参数.评价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对不同时期出生的人有所差异,如果政府的目标函数兼顾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一个对于社会总福利而言最优的养老保险规模。我们的模拟表明一个合适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可以改进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2.
李真男 《改革》2013,(2):54-64
从终生潜在收入角度就当前养老保险体制代内平等性分析表明,目前的体制存在不平等性,终生潜在收入越高的群体,其净税率越低。这不仅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不用缴费而享受全额财政补贴,还因为企业养老保险规则存在内在累退性。缴费方面因为下限的设定而存在比较高的累退性,养老金领取方面存在轻微的累进性,如果取消下限,养老保险体制便呈现出累进性。因此,应该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规则,取消缴费下限设置,在养老金发放规则上更进一步地体现平等性。  相似文献   

13.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国情,我国城乡老人在养老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今天经济发达地区已初步具备实现养老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应先行一步,把养老“城乡一体化”作为未来老龄事业的基本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养老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刘珺  王荔 《黑河学刊》2004,(1):111-113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老养老的习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制订推行了官吏致仕等许多尊老养老的礼仪制度。重新了解这些习俗和礼仪制度,对我们今天做好敬老养老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养老制度市场化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各种不同性质的一些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资本投资的自由流动;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将国营企业私有化;普遍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运用立法和经济手段为经济体系创造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对湖北省H市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模式推行情况的调查.考察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8.
New micro‐level data have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for three provinces of The Netherlands for the period 1812–1912, which allow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ls in infant and childhood mortality. The authors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nfant mortality by social group between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a wide variety in the pattern of social inequality. Thi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level of infant mortal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strong social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neonatal mortality. Being born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did not have a strong effect on survival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birth.  相似文献   

19.
Open Economies Review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national government response measures to Covid-19 on Germa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alyzing highly disaggregated monthly data fro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