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金融风暴和最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行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运行的质量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正呈拉锯状态,人力要素开始重新配置,客观准确地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现状,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开发效率,进而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传统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混淆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后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上出现的变化,不仅忽视了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现状进行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银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茜 《经济师》2003,(5):131-131,133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不能适应银行业的飞速发展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必将成为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本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丽华 《经济师》2004,(2):150-151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 ,人才的竞争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根本。塑造“以人为本”的银行企业文化 ,改变银行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和“行政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作风 ,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 ,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实现人力资源增值 ,成为我国银行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现代金融企业的第一资源。银行业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如何,能否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国有商业银行从上到下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依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平台,积极寻找传统的人才观与转型期人力资源战略的契合点,构筑适合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核心资源,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使我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凸显,文章在分析银行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来国方 《经济师》2010,(8):228-228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后勤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阐述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管理环境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亟需适当的调整.由于特殊国情所致,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性.本文在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实际,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是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在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竞争过程中,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我国国内市场对海外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保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研究我国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贤平 《经济师》2002,(5):241-242
金融全球化、国际化、一体化已成为 2 1世纪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入世后 ,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 ,面临的将是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 ,而人才之于银行行业 ,是竞争的根本。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文章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今时代,完善银行业科技人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决定着行业兴衰成败.因此,如何针对银行业自身的特点,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关系到银行各项经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质量及在客户心中的形象.随着这些年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科技人员也不断增加,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人员增多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新问题,部分银行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并不理想,究其根源,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银行业科技人员而言,构建有效的核心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林长华 《经济导刊》2007,(10):63-64
自从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1977年首次提出"职业高原"概念以来,它就成为人们研究各行业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我国银行业通过改制上市已发展成人才和资本高度密集型的行业,人力资源成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关注和研究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高原"现象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楠 《经济师》2005,(7):127-128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最严峻的挑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然而处于过去行政体系旧框架下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成为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文章对这些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我国入世时的承诺,银行业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提高国有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管理体制做后盾.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依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制约着银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为此必须尽快解决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与合理的运用和开发,它涵盖了所有能够提供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个体。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愈发深刻的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展望我国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着力破解制约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和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创新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演变,而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的出现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变化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实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文章从剖析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在我国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应用的对策,以期对我国企业应用eHR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银行业逐渐转化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地完善,农行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银行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农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并不断地发展状大就迫切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革,为农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含义的阐述,分析我国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一些措施从和谐视角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提高,以期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智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216-217
本文通过分析信用管理的重要作用,希望找到一条让我国商业银行由弱变强的途径,同时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种种问题。信用管理恰恰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问题的主要手段。信用管理概念的引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的降低,从而减少经营风险,增加效益。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信用管理概念在银行业更加深入落实,最终将大大增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有助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在世界舞台上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