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公司陷入僵局时,解决股东矛盾和减少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之一是解散公司。笔者以司法解散为视角手,讨论了我国法律、司法解释对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司僵局与股东滥权是现代公司运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公司法的制度安排。为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的司法解散进行了规定。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加之欠缺公司司法解散的配套规定及司法经验,使得司法解散在司法实践中困难重重,在此有必要对第183条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公司法》确立判决解散制度填补了我国公司立法的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对该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尚存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对公司僵局、股东利益和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判决解散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肖丽娟 《金卡工程》2010,14(7):192-193
实践中,一些股东人数较少的具有极强"人合性"的有限责任公司经常会因为股东之间信任的消失,导致股东间继续合作的可能性消失,进而致使很难形成有效的公司决策,公司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即呈现学界所说的"公司僵局"状态。我国在《公司法》修订之前,对"公司僵局"能否依据司法解散程序解决没有规定,但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解决提供了司法解散的途径,这为打破公司僵局提供了破冰之路。本文从案例入手,对新《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僵局的解决办法进行详尽的分析,提出其在运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指出在实践中应该更多的利用司法解散之外的途径来有效打破"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5.
公司僵局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司法实务的一个难题,新公司法第183条为其解决指明了司法解散的救济路径。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相关细节并不详实。文章就第183条中"严重困难""重大损失""其他途径"等规定提出质疑,并对该条文没有明确的被告主体、股东持股时间限制和善后清算程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花 《中国外资》2009,(22):158-158
公司解散是指引起公司人格消灭的法律事实,当公司因某种原因解散时,公司即停止积极活动,开始整理财产关系,进入了最终目标为公司消灭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本文着眼于公司解散的具体制度,从价值哲学的层面对其法理基础与制度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司解散是指引起公司人格消灭的法律事实.当公司因某种原因解散时,公司即停止积极活动,开始整理财产关系,进入了最终目标为公司消灭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本文着眼于公司解散的具体制度,从价值哲学的层面对其法理基础与制度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合理期待理论在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中的实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司法解散有过明确规定。虽然这一规定对公司法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用中,在处理诸如预期改变或者因继承、受赠而获得股份的问题上,现有的法律仍将眼光放在投资时间这个相对较狭隘的概念上。对此问题,法律应更多地考虑公司经营管理情形的改变,从而保护小股东的合理期待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解散的条件,都是全体股东合意的结果或是全体股东都不可抗拒的原因,依据这些条件行使公司的解散请求权,没有过多的法律障碍一但是如果公司部分股东以公司不能实现其目的而起诉要求解散公司,则需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公司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公司非破产清算的法律规定简单,因而公司非破产清算在启动环节便遭遇公司解散后不启动清算程序、公司解散后难以启动清算程序的法律风险,极大影响了公司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为预防此法律风险,立法上必须明确组织清算组的义务主体、明确清算组成员的构成、赋予股东申请法院组织清算的权利、完善强制清算制度、建立公司解散登记公示制度、完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罗廷明 《会计师》2010,(10):42-43
<正>一、引言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的执行合并收购的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都解散,称为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朱明沛 《云南金融》2012,(3X):29-30
广义的公司清算包括公司破产清算和公司解散清算,狭义的公司清算则仅指公司解散清算,本文所述的是狭义的公司清算。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公司强制清算申请案件大幅度增加。公司强制清算必然涉及相关的会计处理,鉴于我国目前清算程序规范的不完善、强制清算会计处理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清算组难以开展清算工作。本文试图从清算法律角度探讨如何正确的组织强制清算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正>公司清算是指为解散公司而清理债权债务,分配剩余财产,了结公司各类法律关系,从而使公司归于消灭的法律程序和制度。根据公司解散原因,清算分为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两者在制度安排、利益选择和程序繁简等方面存在差异,涉及的财税风险也各有侧重,实务中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公司清算包括公司破产清算和公司解散清算,狭义的公司清算则仅指公司解散清算,本文所述的是狭义的公司清算。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公司强制清算申请案件大幅度增加。公司强制清算必然涉及相关的会计处理,鉴于我国目前清算程序规范的不完善、强制清算会计处理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清算组难以开展清算工作。本文试图从清算法律角度探讨如何正确的组织强制清算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企业合并的定义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合并;二是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加入本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由于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意义上的合并还包括控股合并。控股合并指一家企业买入或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会财会》2006,(10):44-44
要放下成见,不要偏听偏信。保险公司是有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形式,除了分立、合并外,都不允许解散。所以,大可放下门第之见人保险,但重点要看公司的条款是否更适合自己,售后服务是否更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据央行数据显示,其数量已达5000多家。然而混乱的行业监管、均衡不一的公司发展都迫切呼吁小额贷款公司的退出机制,以保证行业优胜劣汰的渠道畅通。该文从小贷公司的特性入手,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小额贷款公司解散、破产和转制的三大退出机制所存在问题,阐述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退出机制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小贷公司市场退出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JX公司是一家国有公司,公司由园区投资设立并服务于园区的开发管理.目前公司成本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利润率低,不利于公司积累和长期发展.管理层在管理中逐渐认识到根据目前的管理状况,公司很难实现转型,在园区开发工作结束后,将面临因缺少经营项目而被迫解散风险,于是开始考虑战略发展问题,从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从管理要经济效益问题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但也有小的公司并购大公司的成功案例.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