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网点更多了,人们存取款和消费更方便了,按揭买房普遍了,上学也能贷款了,财富增收渠道更宽了……这些悄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源于银行业不断丰富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的变化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银行圈里的人经常会做这样的比较:十年前,中国银行业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技术上已破产",而今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已经实现重大提升。当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大银行中,4家中资银行榜上有名,而且工商银行独占鳌头。这些变化也许最能衡量评定银监会成立十年间的工作。在银行业十年的创新变革中,科学有效的监管规范和推动着实功不可没。正值银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发表文章,总结回顾十年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总体思路,也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以及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全面总结。本刊记者就此采写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我们还是不时地听到国际上有一些对中国银行业的唱衰和质疑。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十多年前,有些国际机构就曾预言:“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但事实上今天我们仍然在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这种唱衰中国的声音又开始鼓噪起来,他们针对的一个重点还是我们的银行业。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机构和专家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我们银行业的担忧。这些唱衰和担忧实际上是对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06,(11)
2006年岁末将至,此时中国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由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而带来的全面开放的问题。为了应对全面开放后的竞争,我们业已看到,2006年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建行、中行、工行先后成功上市;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技术环节被广泛讨论,方向也越来越明了;这一年,转型与创新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上的主旋律;这一年,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一些银行的战略选择;这一年,想尽各种办法补充资本金成为各类银行的共同任务。所有的这一切的变化与努力都源于越来越加剧并且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趋势。考虑到外资机构的全面进入,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对于中国银行业非常关键。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银行家精神的中国银行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一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此,2006年10月14日,由本刊主办的中国银行家论坛’2006就以“全球化下的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让中国各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来分享彼此的成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军 《新金融》2012,(3):48-50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谭雅玲 《银行家》2005,(9):26-31
2005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最新全球银行排名情况。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华夏银行、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华夏证券研究所等诸位专家、学者就此次排名的特点、排名所反映出的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排名的局限性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高是中国金融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而金融监管直接影响着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分析比较了两种现存的金融监管制度对银行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论证了中国为什么实行分业监管制度,以及中国要最终走向混业监管,所可能采取的过渡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段琳 《中国外资》2014,(3):48-49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石,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为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业经济体的效能、培育市场竞争力,早在十年前,中国银行业便掀起了所有制改革,由此,各种形式的股份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创新频繁。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进行必要的规范.建立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符合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考试。培训。认证体系.为银行和客户提供鉴别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的参照.对于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银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林 《金卡工程》2005,9(4):62-63
新竞合时代的到来,与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与商机,构成了中国银行业亟需跨步发展的大环境。作为银行改革重要利器,金融信息化首当其冲的受到冲击。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要在几年的时间里走完国外金融信息化30年走过的道路,在用实力说话的新竞合时代,为银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欧明刚 《银行家》2012,(9):40-41
我们的银行竞争力评价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进行竞争力研究的目的旨在提炼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揭示存在的不足,从而推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对去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财务评价中,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等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领先于国际同行,这是和中国的整体经济的良好表现和我们银行业多年来进行的改革和管理创新、多年来的投入以及多年来的人才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