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23):70-70
宗庆后身上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使他在企业家圈子里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对于外界对娃哈哈的各种猜测、质疑。宗庆后极少回应.或根本不屑于回应。极少和饮料圈子里或外面的企业家交朋友.宗庆后称.“我没有圈子.也没有时间。”对国外的咨询公司.宗庆后直言.“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生意。”从不屑高谈战略.宗庆后说“我是靠感觉来做娃哈哈。”不设任何一位副手,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之职.公司大小事务几乎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2.
大佬的荣光     
宗庆后身上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使他在企业家圈子里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对于外界对娃哈哈的各种猜测、质疑,宗庆后极少回应,或根本不屑于回应。极少和饮料圈子里或外面的企业家交朋友,宗庆后称,“我没有圈子,也没有时间。”对国外的咨询公司,宗庆后直言,”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生意。”从不屑高谈战略,宗庆后说”我是靠感觉来做娃哈哈。”不设任何一位副手,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之职,公司大小事务几乎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3.
霸王宗庆后     
早年的独特经历让宗庆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构想和逻辑,他掌管的娃哈哈,是学院派眼中的“异数”。多年来,娃哈哈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宗庆后自称以“家文化”来实现他“开明的独裁”。  相似文献   

4.
达能十年来耐心等待这些非合资企业长大,然后步步紧逼,直至宗庆后慌不择路“我这次是跟达能拼命了!”2007年4月11日,针对达能欲以40亿元人民币收购娃哈哈集团属下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宗庆后对媒体说。2005年,记者在杭州遇到宗庆后,和他交换名片,他的名片用完了。没过多久,记者收到了寄自娃哈哈总部的邮件,里面是宗庆后的名片。如此好礼  相似文献   

5.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常说,给他最大影响的人就是毛泽东。对于他这一辈人而言,毛泽东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位伟人。早在30年前,宗庆后就开始用毛泽东思想创业和管理,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贯彻的最为实际的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案例篇·继任者女儿已经在有计划地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位企业“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会如愿吗娃哈哈的现任掌门人宗庆后被“接班人”的问题困扰已经不止一次了。上一次是在2004年。由于当时政府持有娃哈哈大部分股权,因此娃哈哈也算是一个“国有企业”。时年59岁的宗庆后已经达到了“国企干部60岁退休”的上限。一时间,关于“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的讨论甚嚣尘上。两年之后,宗庆后酒桌上一句“传位女儿”的戏言,再次将“接班人”的话题引入了公众的视野,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也因此再次被卷入了这场“接班人风波”之中。可谁又知道这是不是…  相似文献   

7.
人事     
声音我跟外企十年的合作,总的感觉对我们帮助不大……另外国外企业有个毛病,他有核心技术也不会给你,所以“市场换技术”, 实际上是失败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发展贵在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上任     
《中国企业家》2006,(7):12-12
我跟外企十年的合作,总的感觉对我们帮助不大……另外国外企业有个毛病,他有核心技术也不会给你,所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是失败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发展贵在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物访谈节目,请了宗庆后当嘉宾。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10.
女儿掌门人     
前段时间,关于“宗庆后招婿”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媒体围绕宗庆后是否选择独女宗馥莉作为娃哈哈——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的接班人,还是招一乘龙快婿掌管这个商业航母展开争论,闻声而动的互联网更是引发“宗庆后女婿标准以及推荐与自荐”的一轮八卦运动。当然,随之也连锁反应式地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民营企业家的接班人问题。只有女儿的民营企业家在接班人选方面的两难抉择:在“女儿是外人”的观念下该选择女儿还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掌管自己用血汗打下的“江山”,“宗庆后选婿”只是这种两难处境的一个折射而已。而事实上,这些“女儿掌门人”已经开始正式登上了商业舞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Roses are red, my love,violets are blue, sugar is sweet,my love, but not as sweet asyou……”当我听到这首歌的那种矫揉造作的声调时,心里产生一种腻腻的感觉。我对女孩似乎天生注定有一种“精神过敏”,我的身边全是女人,我的妈妈,那个只知道用唉声叹气来折磨我的神经的苦命女人,总是陷入被爸爸抛弃的怨天尤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6,(11):55-55
在中国企业家的人群里,宗庆后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在农村呆了15年,当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沉默的中年;掌舵者中,他也是最强权和专制的一个,他认为成功的大企业,都由一个强势的领导大权独揽;他或许还是同行当中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奔赴市场一线考察,曾经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成功企业在人才任用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许多公司对员工都有这样的要求:个人志愿必须服从集团利益。然而,日本本田公司的用人策略则是“让员工感觉在为自己工作”。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说:“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工作”。他认为,“人们不愿为公司牺牲自己,他们来公司工作是来享受,本田公司要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予以区别对待,让喜爱钻研的人尽情研究发明创造。”这种为自己工作和在生活中得到享受的感觉导致了革新和创造,激发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本田公司创业不到半个世纪,就…  相似文献   

14.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26-26
当高卢雄鸡的傲慢遭遇了中国式的全民民族情绪会是什么结局?宗庆后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一场如愿以偿的“和局”。2009年9月30日,达能全面退出其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而在2007年春节后,双方初起争议时,情况对宗庆后非常不利:法国达能要求娃哈哈卖掉其在合资企业所占的49%股份,宗庆后不仅同意,并且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相似文献   

15.
在与达能的这场“对赌”中,一向沉着冷静、遇事泰然处之的宗庆后真的急了。这次他不仅一反常态,频频对众多媒体喊话,而且话锋还直指事件的另一个当事方——法国达能集团(以下简称达能)。娃哈哈的民族情结与其它民营企业不同,从当年与达能合资成立公司至今,宗庆后始终坚持不让达能参与合资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不顾达能的反对,生产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定位的“非常可乐”,所有这些都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宗庆后深厚的“民族情结”。对于这种“民族情结”,宗本人也从来不否认,甚至引以为傲。因为宗绝对有骄傲的资本,那就是达能长达11年未能染指的企业管理以及非常可乐每年40%~5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印象中,宗庆后是霸道的。这种霸道与其"一言堂"、"联销体"、"农村包围城市"等管理模式的固化做派有关,这种做派打上了他鲜明的烙印,已经优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不得不佩服这位双料首富对市场需求HOLD住的坦然。看过李经纬那张仰天长叹的照片,再感慨宗庆后的意气风发,不难发现在政企边际、红蓝海边缘,宗庆后拿捏  相似文献   

17.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词家喻户晓,而宗庆后这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业界却不是“尽人皆知”所能概括的。现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宗庆后是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称为“营销教父”、“饮料大王”,从1987年白手起家,合资达能,用非常可乐在“两乐”虎口夺食,到进军童装……他的每一举动总能引发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18.
木耳 《中国企业家》2005,(20):15-15
检索胡润三年来“制造”的年度十大强势富豪,有五人年年上榜, 分别是荣智健、鲁冠球、沈文荣、许荣茂和宗庆后。五人中,荣智健、许荣茂是香港背景;其他三人出身相似,但从去年的第10位跃升至今年第三的沈文荣当最引入注目。如果不去计较评价是否科学,计算是否精确,仅以眼球论来审视沈文荣,那么让他耀眼夺目的原因无疑是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再次当选中国内地新首富,从800亿元到1369亿元。此前两年间,宗庆后身家暴增500多亿元。“现金很多”的宗庆后一直在筹谋他的多元化之路,商业地产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20.
宗庆后常引以为自豪的事,是与世界排第六位的这能食品公司合资,并未对娃哈哈品牌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相反,在这次合资过程中更体现了娃哈哈品牌的价值。他很高兴他的娃哈哈公司并没有如多年前的天府可乐,因合资而自动灭亡。另一件让宗庆后自豪的事是娃哈哈公司的“零负债”。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却不知宗庆后是否想过有朝一日要把现在的合资对象达能公司吞并的念头,宗庆后的事业虽然一路顺风,牛气冲天。我想,他一定还不敢有把达能食品公司吞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想法。 我设想的超级奶牛场计划,或许可以让宗庆后在10年后的今天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