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辅料价格以及运输费用的持续上涨。使得啤酒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部分企业开始采用调整价格的方法消化成本。由于市场激烈竞争,提升价格会带来诸多风险,一些企业采用小幅度提升流通环节价格、维持终端价格不变的方法。为了降低终端对涨价的敏感性,大多数啤酒企业采用了推出新品、弥补利润的方式,因此2004年夏季也成为中高档啤酒新品的荟萃期。  相似文献   

2.
2003年苦瓜啤成了市场的宠儿,各个厂家纷纷上马生产苦瓜啤酒,同时也造成了产品的良莠不齐.在2004年苦瓜啤酒的销量下滑。今年经销商选择产品时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卖哪种啤酒,只是随着感觉走,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在呼唤啤酒新品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啤酒企业众多,产品趋同成了啤酒业的致命硬伤。如何寻求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观念在啤酒业成为共识。2003年一些啤酒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品,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些新品市场表现不一。2004年年初啤酒企业出新品的力度更大,产品差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或许从这些新品中我们能看出今年啤酒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4,(50):A043-A045
2004年啤酒行业进入了后并购l时代。一方面。国内啤酒第一军团的青岛、燕京、华润基本上完成了对国内市场的布局,开始对所并购企业的整合,苦练内功,锤炼新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二三啤酒军团表现活跃,紧锣密鼓地进行并购,使得区域性市场啤酒品牌数量增多,未来啤酒市场充满了变数,竞争也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5.
河北啤酒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不设防的市场,因为在本地没有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基本是区域性品牌分占市场。在河北市场周围集中了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啤酒巨头,他们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都把河北划入圈中,在进入市场时,这些啤酒巨头都选择了中高档市场,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而来自河南、山东的低档啤酒,则通过低价渗透,蚕食河北市场,因此整个河北市场呈现出多品牌混战的局面。虽然河北啤市暗流涌动,但我们却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脉络,一是外来品牌多采用听装啤酒进入河北市场;二是河北本土企业开始跳出低价竞争的泥沼。打造中档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6.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4,(49):30-30
华南啤酒市场,是啤酒厂家争夺的重点。其中广东啤酒市场是重中之重,因为当地的啤酒消费量大,啤酒的利润率高。在广州销售的啤酒品牌达80多种,但是还没有占有率达50%以上的品牌,可以说这一地区的包容性很强,所以广东市场将成为众多希望做全国品牌的企业首选要拓展的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建英 《糖烟酒周刊》2007,(29):103-104
案例背景 泰山啤酒具有独特的产品优势,其干啤产品质量较高,一度在区域市场形成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占有量。2006年,泰山啤酒公司根据地泰安市场受到了某大型啤酒品牌的商业诋毁攻击,宣称“泰山啤酒公司出的克利策‘大超’和‘小超’两个品种是其莱芜分公司生产的”等。当初泰山啤酒公司收购莱芜啤酒厂只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收购后安排其同时生产克利策啤酒,但是没想到却埋下如此隐患。虽然他们起诉竞品并采取了一些宣传措施,挽回了影响,但是市场大面积萎缩,营销模式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9.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啤酒市场上燕京、五星、北京三足鼎立,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啤酒市场燕京一枝独秀,虽然有青啤和洋啤众多对手的进攻,但燕京啤酒一直保持着市场老大的地位。2004年5月11日,北京啤酒朝日公司在京宣布,北啤怀柔新工厂投产在即,新北京啤酒即将登陆市场。得到提升的新北京啤酒无疑增加了北京啤酒市场的变数,同时也将增强整个京啤的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0):29-29
在浙江的城镇与乡村,除了不少的地方品牌外,还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外来品牌,青岛、燕京、蓝带、KK、百威、嘉士伯、珠江,这些省内其他地区的、外省的乃至外国的啤酒在浙江几乎都有市场。消费者以一种兼容的态度接纳了外来牌子,市场本身也并不欺生,给外来品牌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外来品牌表现良好的浙江并不是一个啤酒小省,浙江的啤酒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中一直位列三甲,钱啤、金狮等也都是有全国影响的牌子。在本省啤酒发展的同时,外来品牌也能表现良好的原因,用浙江经销商们的一句活说就叫“大肚能容天下啤酒”。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啤酒市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比较平淡。燕京在当地的优势明显,几乎覆盖整个内蒙古市场。当地的啤酒企业金川主要走差异化道路,以健康为诉求点,而哈尔滨啤酒进入市场之后,为了避免和其他品牌发生碰撞,把市场的重点放在了夜场。因此,三个品牌在具体的市场操作中,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改制后的河南维雪啤酒集团,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选择安徽远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外脑服务机构。自此,通过远景咨询公司和维雪啤酒集团的紧密合作,经过两年多的系统推广,维雪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仅迅速提升,其市场业绩也增长喜人,当前,其已成为河南中档啤酒的领导品牌。维雪是怎样做到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武刚 《糖烟酒周刊》2005,(8):A014-A014
2004年啤酒行业掀起了整合热潮,几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各地兼并、入股、建厂,形成我国啤酒业青岛、华润、燕京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京啤酒的消费量巨大。这也是啤酒企业对北京市场觊觎的原因之一,青啤是趁并购之际。顺势进入北京市场,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消化、转移。  相似文献   

16.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开心候车亭     
《新财富》2009,(6):77-77
始于1847年的欧洲啤酒典范丹麦嘉士伯集团,以非凡的啤酒酿制智慧及领先工艺深受各国消费者喜爱。2004年底,嘉士伯特别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出啤酒新品——冰纯嘉士伯。这一产品最先在5个城市推出并深受好评,如今已覆盖超过20个主要城市,连续数年成为国内销量增长最快的高档啤酒。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消息,中国啤酒市场行业第一品牌雪花啤酒,在2011年的啤酒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万吨。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位居全球前五。  相似文献   

19.
《华糖商情》2001,(16):41-41
“吴大妈”生晒酱油问世,燕京菊花保健啤酒问世,智能包装新品,“安全保鲜”啤酒亮相市场  相似文献   

20.
文淑华 《糖烟酒周刊》2005,(16):B002-B002
我国各大啤酒企业经过了2004年的兼并重组、异地建厂之后,“势力范围”基本划定,现在啤酒企业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研发新品上,且以中高档产品为主。高档啤酒面向的是中高层消费者,因此其主要销售渠道在高档酒店。目前,啤酒厂商为了拉动终端消费,纷纷模仿白酒营销方式:买店、促销等等,这既容易导致终端竞争异常激烈,又抬高了终端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