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简单地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提法。知识只是潜在的能力。知识只有经过重新组织,形成明确的计划,导向明确的目标,才能成为力量。大部分大学教授都并不富有,就是因为他们专精于知识的传授,而不去组织和运用知识。教育机构在学生获得知识后未能教导他们如何组织运用知识,这是教育体系中“失落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教育民营”呢?它是指由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不涉及产权问题.即无论是公有还是民有.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都应该也可以由民间来经营。如此界定的“教育民营”有非常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克服了“民办教育”或“社会力量办学”或“私立教育”在立法上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邵瑜 《发展》2012,(8):121-121
中医与人文水乳交融,人文教育是中医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人文教育的过程。一、中医教育不仅是“成才”的教育。而且是“成人”的教育“成才,就是通过教学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学生,使他们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能,服务于社会。成人,就是用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用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使学生懂得做人,懂得为人,塑造和完善自己。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底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从古到今,中医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非常重视使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使其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1,(18):64-65
中国和澳洲教育的不同,在于我们的教育总是尽可能多地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澳洲则不同,他们认为,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学校里一步学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袁斌 《乡镇经济》1998,(5):42-42
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程度。知识经济强调人力资本,就是对人进行投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教育是对人的投资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讲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既包括知识的传授.也包括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觉悟提高。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为此、一要树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观念,二要坚持素质教育中的“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戴霞 《魅力中国》2013,(16):159-159
现在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学就是“记一记。背一背,做一做”,考试就过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自身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学好每门学科的前提,把“生物”学成“死物”。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除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受应试教育影响等,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薛峰 《东北之窗》2011,(22):70-70
什么是“庭院教育”?“庭院教育”又怎么会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在一起呢?乡党委书记王厚斌同志曾这样解释:“庭院教育”就是以附近几家邻居为单位,在居民家的院子中、房前屋后、炕头屋檐下组织群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解疑答惑,指导他们过上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徐蕾 《中国西部》2013,(33):66-71
特殊教育作为各类教育形态中,人才培养结构起步最薄弱,教育成果评定最不成熟,生源进出口最艰难的一类,一所小学制的特殊教育学校,究竟能够帮助孩子们走多远,能不能用“教育”与“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敏 《魅力中国》2014,(17):183-183
课堂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公共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双边活动的组织,一切事情的处理,甚至题意的发挥和知识的阐述,无不渗透着教师的情操与思想,这些都直接处于学生心灵的“监督”之下。课堂活动效果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的。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注意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1.
佟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138-14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落实“党史教育进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辉煌历史是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积极开展党史教育进课堂”活动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依托推进党史教育进课堂的一次积极探索。活动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社会,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多维生动呈现党史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发他们独立思考,力求使党史知识入心入脑。经过一年多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进课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另类老师     
邢舟 《沪港经济》2012,(12):70-71
“香港的教育机构负责人,有擅长人力资源的、擅长管理的,可就是没有懂教育的,没有在教育前线待过——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和家长、学生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3.
曲立华 《魅力中国》2013,(31):219-219
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注重学差生的管理,致使一些好学生出现问题。一些同学分析观察能力差、进步动机不明确。主要原因是时他们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造成的。我们要正确看待优秀生;把握住管理教育中考察关、宣扬关、荣誉关;正确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锐  于维英 《山东经济》2006,22(2):64-67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组织应将他们视为重要的“组织参与者”,与其建立相互支持、合作的“参与-交换”相互关系。作为组织的参与者,知识员工加入具有灵活性、学习性的知识团队工作成为与其特征相互匹配的组织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伍剑 《中国西部》2011,(26):80-81
我们的教育为了谁?这个话题似乎很荒唐可笑。 有人回答:教育孩子,让孩子学知识。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非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是非能力。这样说似乎有点不明白,简单地说,在孩子真正成为社会人之前,让他们掌握前辈人已经掌握的生活的技能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其重要功能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目的,也已经明确写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潘洁 《改革先声》2000,(5):27-32
作为教育补充力量的民办教育 ,正在为自己寻找一种得以生存并实现产业化的方式———“教育企业化”。我们不只是要从“民办教育企业化”的现象之中解读其渐成体系的新办学思想 ,如“市场就是生源 ,生源就是经济来源”的竞争意识 ,“借助名校、名人 ,硬件创名校的”品牌意识和具有第三产业性质的服务意识 ,我们更要探究的是民办教育所开创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素质教育” ,能否从根本上动摇并改变仍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教育运行机制 ,使“教育产业”不仅仅只停留在从“事业”到“产业”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牛瑞杰 《发展》2006,(11):116-117
知识经济是联合国研究机构1990年提出的,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人以知识资源为依托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知识的扩大和增强是离不开教育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果说知识和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电流”,那么教育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澳洲教育的不同,在于我们的教育总是尽可能多地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澳洲则不同,他们认为,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学校里一步学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张文 《新西部(上)》2012,(10):130-13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性,提出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组织开办私立武汉中学,开展教育实践;在革命实践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践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