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4,(9):52-53
人杰地灵 “人杰地灵”是通俗的成词。名人辈出就说明地灵,地灵了就促使了人才的拔茁,绿野岙就是这个成语的真实写照。南宋四明史氏望族的发展,关键人物是叶氏太君,起步人物是八行公史诏。北宋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到了南宋期,达到了五代的满门金紫。  相似文献   

2.
蔡京茶法改革是北宋最后一次、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次茶法改革。蔡京茶法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崇宁元年茶法恢复和改进了官府垄断收购的制度,崇宁四年改行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实行专卖的卖引法,政和二年又创立了系统而严密的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其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由官府垄断收购的专卖制向以引榷茶制度改革。以引榷茶制度成为了南宋东南茶法和四川茶法的基本模式。这一转变也代表了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财政结构转变和强化中央集权等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工商》2006,(12):42-43
温州苍南的南宋古镇,地灵人杰。曾几何时,南宋人用她大山般坚毅的性格,用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艰难地走出了一条条创业之路。他们成功了,他们富裕了,但他们不忘家乡的山,不忘家乡的水,饮水思源,情系桑梓。  相似文献   

4.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曾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创新,更加凸显自己的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30日,温州半岛工程灵霓北堤建成通车,吹响了温州迈向“东海时代”的“集结号”。2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瓯江口区域和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状元岙港区即将建成开港,大小门“石化产业岛”已有企业落地,半岛西片起步区开始启动,民营科技产业基地已经动工;但从整个温州沿海产业带规划和建设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6.
诗言志,这种风尚在白石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姜夔的诗歌风格独特,在南宋诗坛上别开生面且有较大影响,其诗在保持当行本色的同时,整合融汇词法,使槎枒干枯的诗风向清新纤美、率直通俗的诗风转变,并运思精密,风格高秀,深情绵邈,独饶风韵。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11,(22):F0002-F0002,1
黄贤自古多贤士。秦末汉初商山四皓之首夏黄公隐居此地,留存东祠庙、黄公墓等古迹,千古高风引后人仰慕。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在此出生,少年林逋在此“巧对戏县令”、“出谋助寡妇”,上林书院苦读诗书,初显其千古诗才。南宋陈肖孙曾任提点刑狱公事(大宋提刑官),长眠于黄贤张铁岙,“菜汤知府”廉名远扬。  相似文献   

8.
卢仝,自号玉川子,他才高有节,时人称誉他“志怀霜雪,操似松柏”。卢仝对中国茶道的贡献突出表现干他的一首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被后人誉为“诗化的《荼经》“,被认为是茶诗中的经典之作,是咏茶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3,(16):64-64,F003
永嘉历史悠久,文化荟萃。据史料记载,永嘉置县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著名的南宋“永嘉四灵”,哲学史上则有倡导务实弃虚、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永嘉又是南戏的发祥地,“永昆”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大书法家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都曾任永嘉太守。  相似文献   

10.
日本高僧空海、最澄入唐,开创杭州与日本茶禅文化交流之先。南宋定都临安,杭州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列五山十刹之首,大德高僧辈出,成为中日茶禅文化交流中心。日本高僧荣西入宋来杭写就《吃茶养生记》,圆尔辨圆拜谒径山无准师范,南浦诏明学禅径山寺虚堂智愚,将“径山茶宴”传播日本。“径山茶宴”后经改进演变,形成日本茶道。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温州市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在全国库先提出了“质量立市”的响亮口号。1996年IO月,温少11市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质量立市”汇报会。中央充分肯定了该市3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97年8月,温州市政府率领温州企业集团军在北京展鉴馆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新形象。这次,他们在“质量立市”后加上了“名牌兴业”。以“质量立市、名牌兴业”为主题的温州“二次创业”正在浙南大地如火如茶地进行——温州濒临东海,是浙江南部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工业经…  相似文献   

12.
龙歌 《中国高新区》2008,(11):113-113
人生如酒茶当歌。人生似梦茶中游。生活无茶,犹如垂落于地呻吟的残叶,低调,叹息;也像飘零最后一片被虫子咬伤的花瓣早已尘埃落定,无诗,无画。茶,普通而有淡雅,它归隐、静。它没有酒一样疯狂、豪爽、勇猛;没有花一样清香泗溢,妖娆;更没有咖啡一样有小资情调、浪漫、优雅;它却蕴藏着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远高红尘俗事的隐逸。大地回春,阳气生发,万物生机鸯然。  相似文献   

13.
从温州城市的影响范围来看,目前其传统腹地仍主要集中在浙南闽北地区。长期以来,温州与周边的台州、丽水、宁德等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流联系频繁,“温州模式”的扩散外溢更是有效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而近年来伴随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市域间的流通更为便捷,温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温州与周边城市联系的事实已经存在,以温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初具雏形,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发展有着良好基础。笔者从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通过对温州、台州、丽水和宁德四地的现状分析,提出该区域的产业合作空间组织路径,以期为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欣蔓  苏航 《东北之窗》2014,(20):44-47
正"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雅俗共赏的一种饮品,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特别对中国、日本、韩国的影响更为深刻,将茶的冲泡技艺上升为茶艺、茶道、茶礼,成为贵宾接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有效载体,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东方茶文化,2014中韩茶文化交流活动在韩国首尔和静茶礼院优雅上演。此时正值仲夏,酷暑难当,正不知如何寻凉消暑之时,以诚相待的韩国茶人为我们奉上了冰爽美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23,(5):26-27
<正>狠抓系统谋划、狠抓项目建设、狠抓文旅融合,全力开辟瓯江山水诗路带建设新篇章近年来,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温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诗路文化带推进会精神,精心谋划、精细保护、精准开发,全市域、全类型、全链条推进诗路建设,凝炼彰显“灵秀瓯江、山水诗源”的文化内涵,持续打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主题品牌。  相似文献   

16.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异常活跃,已成为温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来源,在全国名闻遐迩。以报喜鸟、红蜻蜒、奥康为代表的永嘉民营企业是温州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温州民营企业的一个 缩影。  相似文献   

17.
无我茶会     
有幸参加过一次杭州西湖无我茶会。至今难忘。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方式,1990年在台北公开举行。参加茶会人人自备茶具,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如果约定四杯茶,泡好茶把三杯奉给左边邻坐的三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每人都这样奉茶,每人就都会有四杯茶可喝。奉完约定的泡数,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结束茶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欣赏性,抓住自然生活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挥洒自如,创造了趣味盎然的山水田园风格。通过对灵空、悠远、荒寒等意境的创造,展示了旅游美学的独特风格,是对现代旅游美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23,(5):21-23
<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势推进“五带、四路、百珠”打造,将“文”字在浙江大地上镌刻得越来越深刻生动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是晋唐以来,文人名士的入浙之路、求慕之路、抒情寄身之路,也是浙学文化的孕育成长、包容并蓄、传承发展之路,更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之路、浙江精神萌发之路。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四条诗路”的决策部署,建设诗路文化带;  相似文献   

20.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30多年来,温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精神,创造出了 “温州模式”和“温州奇迹”,经济超常增长,同时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投资潜力。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全国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下,原有的温州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波动和下滑,温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温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温州能否实现第三次跨越,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对温州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具有战略性支撑意义,是决定温州能否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