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全美 《魅力中国》2009,(3):108-10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有其特殊功能。所谓创新,即某些知识对教师和书本来说可能不是新知识,而对学生则是未知的,是他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要获取这些知识就要靠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探索,凡是他们不同凡响的想法和见解就是创新的表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张慧慧 《魅力中国》2014,(5):124-12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它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本文拟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门民乐 《新西部(上)》2010,(2):229-229,231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二是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探究的钥匙;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四是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4.
尹春花 《魅力中国》2010,(34):375-375
教育所传递的内容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应该让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理性的人;第三,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善于提问、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而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局限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我着重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尝试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张海堂 《魅力中国》2014,(16):240-240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初等数学为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结论。因此,我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基础;二是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创新勇气;三是营造和谐氛围,开发创新潜质;四是激励学生成功,增强创新意识;五是体验创新快乐,激发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克栋 《西部大开发》2009,(12):128-128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提高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王荣斌 《魅力中国》2014,(16):211-21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阐明了数学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昵?下面是本人就这一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张露杰 《魅力中国》2013,(32):308-308
随着新课标的迅速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对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所面临的困难程度也渐渐上升。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思考,锻炼学生自身对于数学乃至于生活上的数学思雏法,从而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而导数知识作为数学分析中一种必要的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导数知识的相关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充分完成导数知识的教学任务。进而让学生通过应用导数知识进行数学分析解决难题,从而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明刚 《魅力中国》2010,(16):247-247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小明 《魅力中国》2013,(22):156-156
在数学教学中“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维习惯”应放在教学的首位。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维时,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深化数学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天佑 《魅力中国》2010,(22):245-245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郭步秀 《魅力中国》2011,(6):264-264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秦迎丰 《魅力中国》2010,(31):351-35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白艳敏 《魅力中国》2011,(21):260-26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梁王海 《魅力中国》2010,(21):16-16,21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现代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创新能力在高考中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集合的相关知识加以创新,并按照数学规则和要求、结合集合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相似文献   

18.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二是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探究的钥匙;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四是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9.
孙永红 《魅力中国》2010,(30):77-78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种复杂非线性系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班锐 《魅力中国》2013,(11):103-103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界上下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