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学在中国仍然是稚嫩的.相比与以往,甚至是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无心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工具、以及学科体系上看,都还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与此同时.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变化中一些表现突出的新特征.却促动我们去思考能否再更进一步.跨越束缚传统学术视角的藩篱.将经济学、尤其是国际经济学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兼纳并蓄,重新构建和丰富起对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框架。本文将在回顾世界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内涵和相关经济学理论的新趋向,提出对于世界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完整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的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l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组织在变革的系统中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的观念、理论和现实问题冲击着每种既定的秩序和机制。在此背景下.作为每个组织灵魂和核心的领导者。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100年来,中国勇往直前的发展姿态和令人目眩的变化速度,超越了世界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所有想象。而代表着人类“更高、更快、更强”梦想的奥运会恰恰与中国的发展特质相吻合,奥运梦想就是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4.
家族制在中国的存在已经有历史。这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一个权力中心。在商业社会里.家族制的作用一直在延续着生长着变化着。在中国企业拥有了一个20年发展的经历之后.再来看家族制.也应该是对家族制说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有助于我们在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中国日益融入这个世界,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现在和将来。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看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不应该对全球化作"泛式"的解释。如果承认"泛式"的广义全球化,就会在西方意识形态面前消失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包括发展道路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和俄罗斯先后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两国间的经济贸易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黑河边境经贸合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由简单的易货贸易转向按国际规范进行合作的不适应.适应转变,必须从黑河的客观条件出发,因势利导,并在战略的高度上加以推进,使黑河边境经贸合作走向健康、有序和稳定的发展轨道。一、门应世界经济发展特点申俊经贸策略的根E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显示出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经济全球化,它也是最主耍、最本质的特点、世界经济无论从地缘上说还是…  相似文献   

7.
江淮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几年.也正是中国老百姓个人汽车消费迅速膨胀的几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不但要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攻.同时也要承受着来自同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而大多数世界汽车品牌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品牌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强有力的武器.这对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本土汽车品牌而言.是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高雅 《中国经贸》2006,(6):56-57
世界风云多变幻,旅游业一直在变化中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世界旅游的增长主要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增长集中体现在东亚,而东亚的旅游领军者是中国。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旅游业也正面临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发展一般都大体上经历了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和过程。这也是一个发展价值观不断变化和转换的过程。在现代 ,发展实践与发展价值观的互动推动着发展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呈现出全面性、长远性、生态性和自觉性等特点。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 ,应该吸取世界范围内发展实践与价值观互动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 ,解决好发展价值观问题 ,以推动中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港口经济》2013,(4):20-22
2012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仍然疲软,投资和消费乏力,全球贸易增长下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7.8%的较高水平。长三角地区经济同比增长9.29%,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03年世界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各种矛看错练复杂.同时世界经济正经历着格周,体制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将对199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中国汽车业的增长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增长全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汽车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居于龙头地位。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的国际关系格局由于经济发展和政治结构之间不平衡加剧,主要是由于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消长。在2008年至今中国的崛起和全球经济危机的作用更是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有些学者面对中关欧在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平等对话和合作的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的显著增强的态势提出了G2的想法.G2意指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领导世界。这个观点主要提升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角色地位.强调当前中国应该与美国进行平等的战略合作并一同在世界重大议题(政治或者经济等问题)上成为重要的决策者。由于这个理论的基础在于对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判断.那么我们要论证这个理论的真伪就需要将中关实力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末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把整个世界搞得沸沸扬扬,特别是东南亚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1998年,在亚洲、欧美等诸多国家经济暗淡的氛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7.8%的增长速度,成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酝酿着巨大的变化,迫切需要金融部门和科技产业部门解放思想,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思路,推动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与该国大企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一国拥有大企业的数量越多,则该国经济实力也就越强。从世界500强的数据显示来看,我国入围500强的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营业额来看与经济发达国家的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差距。中国自入世以来,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一个不容争论的事实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的较量。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剧.中国的企业不得不在国内市场直接与世界大企业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在这种外在环境的竞争压力下,中国不得不审视自己大企业的发展。发展大企业实际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课题。综观研究企业成长的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的对大企业成长的研究大多是以西方为背景,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给西门子带来了哪些机会?西门子公司:在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的全球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能源体系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许多国家,我们都能看到,对可再生能源接入、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2008年我国GDP的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二季度的10.1%、三季度的9%,到四季度的6.8%,变化有些急剧。特别是年底的工业、发电量等,都出现急速下滑。究其原因,四季度的变化除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经济周期调整等中长期因素外,还有一些短期因素。经济短期内快速下调,首先与市场预期的变化和企业库存调整有关。另外,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具有加速上行或加速下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它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改变了中国,而且影响着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着重阐释中国模式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征,介绍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巨大成就,说明中国模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反思中国模式的不足和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0.
王万军 《中国经贸》2008,(17):52-53
中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快速迈进,入境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很好地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旅游新形象,尤其是传播中国的文化.这将使中国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从国际旅游营销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主要传播了中国的国家旅游新形象。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即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城市知之甚少.我们必须努力提升他们对中国旅游城市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使外国游客产生来中国旅游的强烈感情和积极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