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晓敏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91-98,127
本文继承并扩展了鲍莫尔关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思想,在一个微观分析框架下分析一国企业家寻利活动的供求及其市场均衡的实现,一国企业家寻利活动的多少取决于一国企业家精神的多少和制度环境的好坏,在长期内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家精神来增加寻利活动减少寻租活动,而在短期内只能通过制度安排改善相对报酬激励来实现。本文的突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企业家精神的多少引入到分析框架中,弥补了传统研究偏重制度质量差异(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二是考察了寻利活动的供求及其市场均衡的实现,提出从增加寻利活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改进企业家才能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活动、品牌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式下将企业家生产性活动分解并把品牌资本纳入到代表性企业家生产函数中来探讨最优经济增长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发达经济体与落后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差异。基本结论是:一个经济体的最优增长依赖于经济中企业家的比例,经济中企业家的密度越大,经济增长率就越高;企业家通过权衡两类劳动对经济贡献的大小来配置劳动和创新品牌,寻求企业家活动配置组合最优,以使福利极大化。  相似文献   

3.
南方模仿、企业家精神和长期增长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在南北贸易的框架下发展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式 ,其中从事模仿活动的南方企业家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且 ,我们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南方模仿的效应。在我们的模式中 ,拥有较多企业家的经济比拥有较少企业家的经济有更高的增长率。本文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 ,一国影响企业家数量以及企业家活动范围的政策和相关的制度环境都会最终影响一国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Aghion等(1999)包含资本的多部门模型基础上扩展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将制度、内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检验制度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长期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制度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家庭偏好。正增长率的长期稳态均衡只有当制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出现,且当均衡存在时,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垂直创新活动的期望收益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此外,政府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也能够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为我国重启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活动配置——对鲍莫尔理论的经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莫尔关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企业家活动的理论是对经济学中企业家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本文以跨国数据检验了鲍莫尔的著名论断:制度质量决定了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中的配置,好的制度鼓励更多生产性的企业家活动,坏的制度鼓励更多非生产性的企业家活动。鲍莫尔理论的政策含义是明显的,各国政府应该设法改善制度质量,鼓励现有的企业家才能更多地投入到生产性活动领域,而不是增加旨在提高企业家数量的各种政府补贴。鲍莫尔的理论从另一层面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并不缺乏企业家,而是缺乏把社会精英变成生产性企业家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基于R&D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规模效应,即人口数量越大,从事R&D的人员越多,经济增长率越快。本文将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引入知识的积累方程———“点子”生产函数,发现OECD国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增加伴随着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的减少,二者相互抵消,使得TFP增长率保持不变。通过校准理论模型,本文模拟了49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发现模型对经济增长率跨国数据的解释能力明显强于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如果利用模型对跨国经济增长率的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来评判模型的优劣,则本文模型对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至少分别改进了20%和59%。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调研数据的特点,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影响企业R&D投入绩效的微观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分类变量、企业家创新意识分类变量、R&D人员投入、R&D经费支出是影响企业R&D投入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升企业R&D投入绩效,应强化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和引导,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确保高技术产业R&D活动的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企业R&D人员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经济增长率与其自身惯性、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R&D投入存量和其滞后值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各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经济增长惯性较大.因此,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增加R&D投入不仅能够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对实现吉林省经济内生增长和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应该突出R&D投入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增强R&D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并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和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背景下,探讨研发人力资本有效配置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根据教育层次异质性,将研发人力资本细分为本科及以下、硕士与博士3种类型,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从创新总量与细分创新类型视角分析不同教育层次研发人力资本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差异化特征。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地区不同教育层次研发人力资本配置不平衡,本科及以下研发人力资本占据主导地位,而本科及以下研发人力资本对地区技术创新具有一定抑制效应,硕士研发人力资本对地区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博士研发人力资本对地区技术创新没有呈现显著正面效应,且相比于硕士研发人力资本具有更低的创新产出弹性,在科研创新效率方面没有体现出预期的教育优势。研究结果对中国高层次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ng‐run consequence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on growth and the sectoral distribution of skills within an R&D‐based growth model with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We find that steady‐state growth is driven only by incentives to accumulate skills. In the model imperfect competition has a positive growth effect, while influencing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capital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activities employing this factor input. Contrary to general wisdom, the share of resources invested in R&D turns out not to be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in the product market powe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equilibrium output growth rate is not unambiguous.  相似文献   

13.
研发活动是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企业在全球研发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对2009年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的研发数据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全球产业研发的主要特征、当今世界的研发创新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板上市企业2009-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定量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成长型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成长型创新企业研发资本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加强政府补贴资助力度会进一步强化这一促进作用;企业利润越高、规模越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越大。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目前,各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成长型创新企业发明专利产出,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和江苏知识产权保护抑制实用新型专利产出。企业研发资本投入增加、政府补贴提高、企业利润水平提升、规模扩大等都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对于外观设计申请量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6.
以87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产出导向的DSBM模型测算两阶段整体和不同细分产业的动态创新效率。基于微观企业层面,分别以营业收入增长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产出指标,测算并比较对应的创新效率。结果表明,以营业收入增长额作为创新产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同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异质性。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企业性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研发人员、研发资金、企业年龄、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发明专利授权数、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员工总数、研发支出、企业年龄、政府补贴、企业类型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结论可为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动态创新效率提供指导,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熊彼特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熊彼特增长理论(Schumpeterian Growth Theory)的兴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其不仅为内生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而且为我们研究其他问题提供了一个更为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是内生的研发和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代表性的熊彼特增长模型、熊彼特增长理论的应用、基于熊彼特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熊彼特增长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近二十年来这一领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这一领域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内在演化逻辑,为国内学者研究熊彼特增长理论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创业孵化是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孵化器资源整合通过帕累托改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孵化投资通过收入效应提高规模效率,技术服务通过替代效应提高技术效率,进而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使用Bootstrap方法、逐步回归法及sobel模型检验创业孵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孵化器数量、人员投入、风险投资及技术服务对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创业孵化通过创新产业化路径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①以平台化、网络化路径扩大孵化器体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②优化创业孵化资金“入、转、退”制度,提升规模效率;③建设“孵化器4.0”模式众创空间,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