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钊 《经济地理》2006,26(3):418-421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经济地理》2011,31(11):1798-1804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运用LandsatTM/ETM影像和Arcgis软件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增长的数量变化、时空格局以及扩展模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使番禺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迅速;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总量持续增加,城市扩展模式以自组织特征为主,主要增长区域是中心城区和经济发达的中心镇;2000年"撤市设区"和2005年辖区范围调整后,广州市政府和新的城市规划成为促使番禺城市空间扩展从自组织向他组织转变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增长结构表现出以广州大学城为代表的城市"植入体"增长带动为主的特征。总体上,行政区划调整适应番禺城市发展和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增长模式和管理制度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对区域的城镇体系和经济体系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县级以上境界面状数据,使用ArcGIS软件,通过ArcMap ArcToolbox中的自带工具、ArcMap VBA和Google Maps API编程计算长三角城市群2000—2009年的城市群分形维数,分析研究期内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群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相关性的影响。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主要包括市辖区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上海和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不断增强,而杭州市的影响相对削弱;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逐渐趋向均衡;此外,交通网络一体化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与作用,推动了长三角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因素已不容忽视.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它通过“文化无意识”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浙江文化属于创新型文化,陕西文化属于保守型文化,正是区域文化性质的不同,导致了浙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和差距.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政区,由于各地区条件的差异,全国有若干层次等级的行政区域.政区等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有差异.因此.一个地区的等级升降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以深圳为例,阐述了政区等级的升降对深圳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如何把握好政区等级的调整,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丽雅 《经济地理》2002,22(4):460-464
随着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特大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撤县改区”这种行政区划调速模式。本文分析了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石忆邵  徐妍菲 《经济地理》2011,(9):1452-1457,1482
行政区划的调整往往是为了适应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而进行的。除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外,住宅价格还受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但行政因素对住宅价格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以上海市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为例,运用Hedonic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半弹性系数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定量测度行政区划调整对住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上看,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浦东新区各板块的住宅均价呈现上涨趋势,住宅价格比调整之前上涨2.74个百分点,且前阶段的涨幅较之后要大;从空间变化上看,外郊环、郊环外涨幅潜力更大。总体而言,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住宅价格变化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有限且不及区位、交通和住宅特征等因素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应当理性对待行政区划调整策略,不能过于奢望通过短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来提升房地产价值,而应当更多地关注开发区位的选址及区域交通和环境条件的改善,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提高认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活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在发展思路上和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相结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手。农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有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地方农业特色举办节庆活动建设休闲农家乐基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0.
信贷政策作为央行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金融方面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区域产业结构在调整的过程中,一方面受益于信贷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信贷政策的挑战。文章将基于晋城市的信贷政策与产业发展及调整状况的实证分析,来探讨信贷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遗产概念的发展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今朝  范文君 《经济地理》2008,28(3):503-507
遗产保护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重视,遗产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横向来说,遗产可以分为自然遗产、(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且从仅保护单一要素遗产向同时注重保护多要素集成遗产,从仅保护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形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发展到对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所谓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历史环境等的保护;从纵向而言,则依次还可区分出社区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遗产,并以社区层面的遗产最为脆弱,最易忽视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对中国当代的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就如何真正落实遗产保护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典型单位———国有农场所固有的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的单位管理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场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农场所属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文章由揭示农场单位制日益显性化、深层次的矛盾入手,归纳总结了我国各地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并以上海市郊部分农场为例,在上海市郊农场政企分设、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对新世纪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范今朝 《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宣城市行政区划沿革、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变更该市行政区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汪宇明  王玉芹  张凯 《经济地理》2008,28(2):196-200
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基本格局出现了以地级建制城市与市辖区数量进一步增多、并伴随着基层乡镇规模整合导致乡镇数量减少的发展特征。其影响在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消除了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张进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为降低城市行政运行成本提供了新的体制保障条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包袱,城市权益管治空间架构的传统惯性,各种相关利益盘根错节,使得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所面临的任务将进一步加重。超前研究,统筹谋划,警惕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机制来借机扩充政府班子、增设行政管辖机构的行为倾向,是行政区划要关注的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17.
常州市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相对滞缓,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多且复杂,常州行政区划长期的不合理设置状况,是制约常州市城市空间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常州市区行政区划演变开始,分析了常州市区行政区划的现状与特点,指出常州市区U型政区结构与东西两翼分割以及常州一武进并立而导致的"一个城市,两个行政主体"格局对城市发展空间发展轴线转变以及整个常州市区发展的不利影响与后果,提出常州市区行政区划创新的方案,分析其优缺点,并就非行政区划手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1):3-5,10
文章对中国政区制度变革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反思,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为指导,就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见解。认为减少层次、合理幅度、规范功能是我国政区改革的总方向;中国的政区制度应当回归《宪法》确立的省县主体结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城市政区新模式与新的城市制度体系是近期政区改革的重点;当前要严防出现新一轮的“扩区热”。  相似文献   

19.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市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划调整的重点领域。区划调整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资源、环境、发展潜力和发展愿望等因素也是主体功能区划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市域本身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性"要求的产物。立足于市域的空间尺度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有助于发挥其在行政结构体系中的作用,能更好解决区划中的"边界"问题,增强"功能类型区"空间管制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借用承载力的理念,通过状态空间法构建主体功能指数,并据此以银川市为例对市域主体功能区划进行了尝试性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行政中心空间与规模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崔银江 《经济地理》2011,31(10):1618-1624
行政中心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行政中心尽量靠近地理中心对行政管理和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行政中心与地理中心偏差的计算公式,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结合Ar-cGIS软件,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县治与地理中心地理偏差的空间分布和数据特征以及州府与州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关系特征,总结了产生以上特征的自然、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并运用空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显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的县治普遍比较接近地理中心,其接近程度有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且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②州府大多数并非州最大城市,人口较少。最后从行政中心区位选择和区域发展平衡两方面得出对中国的启示,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