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想,是最宽广的天地中,最纯粹的宁静,在这繁忙而浮华的城市,那偶尔一隅静谧的空间,便可将城市的喧嚣隔绝于窗外,感受远离纷扰的静心格调。记得前几年,有一部叫《功夫熊猫》的电影很火,在影片一开始,主人公阿宝就做了一个梦,关于自己成为了一只会武功的熊猫,和盖世四侠一起,打破黑道,浩洋正气的梦,这也正是他多年的梦想,也是他的潜能所在。但是当他被爸爸问道:你做了梦,你的梦想是什么?阿宝只是说:"嗯,是关于面条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实现梦想的潜能,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又害怕着自己的梦想,因为有  相似文献   

2.
周莎 《销售与管理》2009,(8):118-119
叶茂中曾说,“我很欣慰张默闻的成长。默闻的成长很传奇,传奇到他的故事可以成为策划行业的青年励志故事。仿佛那尖锐的荆棘经历和广告岁月的跌爬滚打在他身上不曾发生过一样,他顽强超越了苦难,以大家的风度站到了策划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2004,(10):64-69
目前在许多广告公司中策划公司最赚钱。策划公司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这是一个发展新趋势。策划业成为广告业一个细分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策划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出现。在以前广告主不愿意为广告创意、策划付钱,只愿为广告媒体付钱。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以月费的形式收取广告创意和策划费用,而广告媒体的代理则是出于广告主的自愿。第二、策划业正在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强势或号称是品牌的策划公司。但是,中国广告的策划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期刊出中国广告策划批判,在专家的争鸣中,以期给读者启示。  相似文献   

4.
策划本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点浪漫的自得,有一点阴谋的快感,有一点肩担道义的自觉,有一点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雄心,策划凭的是才情,智慧,知识,经验与社会资源的丰厚积累。策划人喜欢惊天动地,喜欢出其不意,喜欢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有那么多的喜欢,所以策划人好歹苦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5.
开幕词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广告和品牌是孪生的兄弟,我觉得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这个创意非常好,曾经有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说,品牌(商标)是我自己创造的,我像爱我的孩子一样非常爱它。但是我不能把它养在家里,必须让它出去闯荡,这依靠的就是广告。这句话把广告和商标或者品牌的关系说得非常明白。《中国广告》杂志见证了中国广告30年的风风雨雨,杂志社的张惠辛社长很谦虚地说:"30年来有无数的前辈做了很多努力,才使这本杂志能够到今天越活越年轻,《中国广告》杂志是伴随着中国广告业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广告》杂志拥有这种谦虚感恩的心态,这本杂志一定会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6.
初识杨星雨,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很谈得来当得知是同一年出生的,并且我们一个白羊座,一个狮子座,天生非常合得来的两个星座后,两个人就有很多的话我很难想象一个获得过2005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平面类金奖的人竟然没有再做创意,总觉得很遗憾,她却很随意地说,能做喜欢的广告就行,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创意,她所接触的是全方位的广告。80代的广告人,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广告大观》2006,(6S):152-152
由陈徐彬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大观》系列丛书,近期推出了系列之二——《城市电视媒体经营与策划》。该书由芜湖广电广告中心策划部主任陈接峰所著,他提出“城市电视媒体到了该有自己声音的竞争阶段了”。此书的写作,虽然无意于成为一本研究城市电视媒体的专著.但在许多问题的探讨和实证上.都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求理论上的完整,但是“卡位”颇为准确.对城市电视媒体传播价值。传播模式,策划模式的认识也很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许多广告公司中策划公司最赚钱。策划公司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这是一个发展新趋势。策划业成为广告业一个细分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策划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出现。在以前广告主不愿意为广告创意、策划付钱,只愿为广告媒体付钱。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以月费的形式收取广告创意和策划费用,而广告媒体的代理则是出于广告主的自愿。第二、策划业正在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强势或号称是品牌的策划公司。但是,中国广告的策划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期刊出中国广告策划批判,在专家的争鸣中,以期给读者启示。  相似文献   

9.
惠辛在中国营销广告类杂志主编当中是最具有学者精神的,这可能与他还是大学教授有关。看他主编的《中国广告》或与他聊天,你都能明显地感到他身上的人文情怀。所以他提出“人性策划”的主张,我是一点不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0.
王竹一 《广告导报》2005,(9):139-139
如果说2004年的《非常6+1》是中新文广媒体品牌观的一次实现,那么2005年的《梦想中国》就是另一次升华。谈到与《梦想中国》的冠名商青岛啤酒的合作,董事总经理马涛说“青岛啤酒的口号‘激情成就梦想’与《梦想中国》的节目内涵不谋而合。我们要做到让每一个知道《梦想中国》的人都能想到青岛啤酒,让每一个喜欢《梦想中国》的人喜欢青岛啤酒。我们的目的不仅要双赢,而是要多赢!”2004年,对于中新文广来说是上下求索和自我调整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汤威 《销售与管理》2007,(10):25-25
创业法则之一:明年的今天你干什么 有一个故事,叫《明年的今天你干什么》,是讲北京的一个私营业主,讲他从被学校开除到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故事。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平凡的故事,但是当他们做出每一步选择的时候,他们的决定又显得那样不平凡。  相似文献   

12.
一个知名读者对《华尔街日报》的重磅“抱怨” 像很多读者一样,默多克对《华尔街日报》也有自己的意见,“看到那些冗长的文章真让人头疼”。他很少能看完那些文章。至于《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默多克当然也很喜欢,但他更喜欢在新闻版面上能读到更多的政治新闻。“报纸应在华盛顿多倾注些精力”,默多克说。  相似文献   

13.
李亦非 《国际广告》2010,(10):21-23
我先讲一个故事,夏天刚去了意大利,在罗马逛街看到一个小店上面有一个“not Madein China”,我问店主为什么?他说这个店质量是有保证的。这让我在商务部四商协会做《中国制造》广告的时候感觉到,中国品牌的宣传迫在眉睫。作为中国形象的传播,非一日之功,它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潜移默化的宣传才行。《中国制造》的广告播出后,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著名的“广告策划案”来自舜。当年舜娶了娥皇、女英两个老婆,大享齐人之福。该人还摆明自己很孝。他父亲串通他弟弟屡屡偷袭暗杀他,他都一一逃窜(过程显示他早有预料),可还是孝得一塌糊涂。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后来地球人都说他孝,尧就把天下给了他。我认为舜先生的广告策划能力惊人,展示了广告最重要的一点:能忍旁人之不能忍,匪夷所思,才能让大家铭记。  相似文献   

15.
王石     
《新财富》2009,(8):102-102
为摩托罗拉做过广告,登过珠峰,出版过《道路与梦想》,王石的生活代表了中国企业家多姿多彩的新形象,他本人不仅是万科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行也屡屡成为行业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狄运昌 《国际广告》2011,(1):106-106
奥妙广告很有趣本届金印奖要说特别喜欢的,当属奥妙洗衣粉《教室篇》。它既让受众了解了商品的特性,同时又很符合联合利华品牌的风格。此外,苏泊尔不粘锅的户外广告,以及一个汽车广告也做得很不错——让人有故事可看。这些都是我在不同类别里看到的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17.
初识杨星雨,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很谈得来。当得知是同一年出生的,并且我们一个白羊座,一个狮子座,天生非常合得来的两个星座后,两个人就有很多的话。我很难想象一个获得过2005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平面类金奖的人竟然没有再做创意,总觉得很遗憾,她却很随意地说,能做喜欢的广告就行,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创意,她所接触的是全方位的广告。80代的广告人,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相似文献   

18.
“我可以改变李经纬的命运!”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郑培敏的年轻人。此人30出头,头戴一顶“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帽子,因为连续四年主持公布《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及国内最成功的MBO案例多半出自他的手里,他在业界还有“中国经营者持股研究策划第一人”的称誉。2003年5月底,《商界名家》采访了郑培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韩超寄来了他的榜评: 我给《千年》很高的评价,因为它是我一直在玩的游戏,虽然它的画面现在不算好了,但是我在上面有很多朋友,我还是很喜欢它。《CS》我也很喜欢玩,但是我不经常去网吧玩,也找不到好的服务器玩,所以不经常玩,其实它是个好游戏。《混乱冒险》是我最近尝试的一款游戏,不用费心做任务,但是为了换衣服我还是玩得很有动力……江苏省南京市的胡昱磊在榜评中说: 本来我不玩网络游戏,但是前些日子看到贵刊刊登的几个休闲游戏,觉得不错,所以玩了一下《疯狂坦克2》,本来以为这种小游戏不上瘾,可是一玩上才发现,这个游戏很吸引人,有时候我整晚上都在和别人战斗,我觉得它的画画、音乐、游戏方式都很好,所以我给它第一名……浙江省舟山市的李猛在来信中说: 我玩过很多网络游戏,觉得网络游戏都差不多,我是说仔细想想都差不  相似文献   

20.
黄晓 《广告大观》2006,(10S):120-122
企业投放广告是媒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可以这样说,广告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生存。成都一位很有名气的报刊负责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买上几份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浏览,最吸引他的倒不是报纸的版面办得如何的好,报纸内容如何的丰富,而是报纸版面上那些纷繁多彩的广告内容,如果这张报纸没有一个广告他是不会再看下去的。他说:如果一张报纸的广告很多的话,就证明这张报纸办得好;如果这张报纸一个广告都没有,再好也是失败的。我们暂且不论他的话有无道理,但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他的话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广告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