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配合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开展的“人与自然”大型学术活动,三月二十四日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在北京就其中《人与粮食》专题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农牧渔业部张桐同志介绍了世界人口与粮食生产情况,我国人口与粮食需求量问题并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农科院蒋建平同志对我国今后粮食发展提出:①今后粮食的生产应从超常规增长转入正常速度增长,避免大的波动;②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增产粮食;③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④重视对我国粮食贸易的长远战略进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粮食流通主渠道,是指大部分商品粮通过国有粮食商业这一流通渠道购进和售出,于是,国有粮食商业就成广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主渠道”是相对于其他“支渠道”而言的。这“支渠道”是指参与粮食经营的集体、个体和私营粮商,即非国有粮食商业。但一般无“支渠道”的说法,而是将“多渠道”与“主渠道”对应起来。自然“多渠道”是包括了“主渠道”的。因此粮食多渠道经营,是指居于主渠道地位的国有粮食商业和外于辅助、补充地位的非国有粮食商业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的那种粮食经营格局。 “主渠道”不是“单一渠道”。“单一渠道”是指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关闭粮食集市贸易、国有粮食商业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那种状况。尽管后来粮食贸易集市有所开放,但基本上仍是国有粮食商业的一统天下。1979年后,粮食集中贸易逐渐发展起来,非国有粮食商业的经营业务不断扩大,经营地位逐步得到确认。于是就出现了“主渠道”和其他渠道共同参与经营的粮食流通多渠道局面。粮食流通多渠道局面的出现,标志着在我国粮食流通领域里,计划调节作用范围有所缩小,市场调节作用范围有所扩大。以国有粮食商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粮食流通新格局的出现,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活跃了城乡粮食市场、调动了  相似文献   

4.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谈如何做好粮食工作陈兰章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原料,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战略商品。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对粮食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产生、运转及其利弊的综合分析,指出,现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粮食购销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式。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加速对粮食购销“双轨制”本身的改革、并轨,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购销体制。  相似文献   

7.
陈秀凤  秦富 《技术经济》2007,26(2):92-95114
对我国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历史特征和随收入变动的阶段性作了模型描述,利用筛选出的有效模型对人均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长期预测。结合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未来城镇化的变化因素,论文也得到了我国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长期预测总量。本文的结论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丰富,农民人均粮食直接需求量会不断下降,至2015年前后达到稳定,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也会导致农村粮食需求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当前粮食产业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消费三个环节阐述了我国粮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当前粮食产业链主要面临的“三量齐增”、“双重挤压”和国内外粮价倒挂等突出问题,并从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目标价格机制、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健全农业五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从LMDI因素分解来看,经济因素为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因素,而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可以减少农业碳排放。(3)从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具有“高碳—低效益”的特点,畜牧业则呈现“低碳—高效益”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制订农业碳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粮食问题却远没有解决,饥饿仍是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问题.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根除饥饿."然而36年过去了,面对世界上每年数百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许多国家普遍缺少粮食的严峻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似乎再也没有勇气作出类似的承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产量要达到33亿吨,才能基本满足需求.由此不难看出,粮食生产问题将是各国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以极大精力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探讨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对策,显然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之后半年多来,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论证中国“入世”后各行各业的利弊得失、机遇与挑战及相应对策。“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见材料中多数认为虑在当前,利在长远。认为“入世”的不利方面主要在于”洋粮”以其高品质、低价位,在“规则”、“协议”的保护下抢摊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势必会替代部分国内农产品,会对我国同类农产品生产形成强烈冲击,生产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影响农民就业,外汇储备压力增大,国有粮食企业…  相似文献   

12.
粮食运输对于我国一直是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是在运输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大,货损率高,所以粮食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南方经济的迅猛发展,降低了粮食的生产,然而北方在这一时期促进粮食生产,从而使近几十年以来“南粮北运”逐步发展成“北粮南运”的格局.粮食物流运输是否通畅,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社会稳定和农民的收入也是件大事,构建北粮南运的物流体系关系到国家粮食战略安全.我国东北地区是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地,粮食从北方运到南方主要通过铁路运输与海铁联运两种模式,运用铁路运输虽然运输成本低,但是运输量固定,并且粮食运输具有季节性这一特点,再加上东北地区铁路粮食运输力度不足,入关通道拥挤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粮食运输现存的问题,希望能为“北粮南运”健康发展进言.  相似文献   

13.
悲观论者认为,亚洲对粮食需求量的激增即将对世界粮食供应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乐观论者认为,粮食的不断增产和粮食的自由贸易可以改变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但必须首先努力调整关于粮食生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国家的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依据粮食产量现状,选取1983-2014年32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借助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等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粮食生产的三大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力最大.最后,本文提出了高粮食产量必须依靠技术,严格整治国土,合理施用化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传岭 《经济论坛》2008,(6):130-132
从经济自然发展引起的加工企业产区设厂现象和粮食政策的演变引起的粮食流通主体、环节的变化,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粮食流通的现状,并且能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的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所讨论的粮食流通指未经加工粮食的流通过程,主要是占全部产量4/5的小麦、玉米、稻谷的流通.杂粮等小品种的流通渠道和环节与三大品种因有区别,在此不做讨论.  相似文献   

16.
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纵观世界粮食看广东粮食问题。一、粮食生产的宏观大环境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  相似文献   

17.
粮食涨价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郜广林 《经济与管理》2004,18(11):37-39
2003年10月份以来,中国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6年来的首次明显上扬。涨价反映出中国粮食产量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本文对其中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今后人口增多对粮食需求量增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农户种粮比较效益低种田积极性不高、库存粮食减少、进口粮食补充又有限的背景,从目前和长远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得到发展,国有粮食企业也不例外,本文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视角,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和相对增长速度指标对我国各省区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优势产区正在逐步北移。在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加快培育玉米和大豆优势产区将成为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水资源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硬约束;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问题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已连续登上了几个新台阶,目前大体稳定在4500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