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保险业顺周期形成机制及其逆周期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刘志威 《经济与管理》2010,24(11):59-65
基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理论,针对保险业顺周期性的形成机制,中国保险业实施逆周期监管主要包括:对保险业承保业务、准备金计提规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偿付能力中资本要求和薪酬激励机制等的逆周期监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证券行业靠天吃饭的顺周期性长期以来是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严重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加快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外,还需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各业务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在建立综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来界定周期时点后,通过动态净资本调整、动态净资本缓冲、动态风险资本准备调整、计提前瞻性的动态风险准备、公允价值的逆周期监管、内部风险评估的逆周期要求、薪酬激励政策的逆周期要求以及逆周期调节的反馈机制等措施,构建了适合我国证券行业的逆周期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书怀 《当代财经》2016,(4):102-114
选取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行业监管、境外上市和分红政策三个维度,分析了监管环境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现金股利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发现与西方研究结论截然不同,上市公司向上的公允价值损益调整与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境外较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较高的监管水平有效遏制了在境外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损益调整进行分红;201 2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分红新政"成效显著;由于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金融保险行业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未实现损益被用于股利分配受到了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机制来保障。除了迫切需要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和推广提供应用指南外,还应该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有必要针对特殊行业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范。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顺周期性在金融风险形成中存在重要效应。理论上剖析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内在机理,探寻多重因素效应于公允价值顺周期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形势越好,市场非理性效应加剧了公允价值对金融类资产计量的放大效应,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越明显;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越明显;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越明显。国有企业中宏观经济形势与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性间的敏感性在金融危机前后差异不大,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差异表现明显,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越明显,但在市场化越低的上市公司中宏观经济形势与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性间的敏感性在金融危机前后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证券公司的经营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衰退时会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而导致系统风险。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风险监管体系,而证券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动机使其风险业务随着经济周期而进行调整,致使其净资本有关监控指标表现出顺周期特征。本文建立量化模型,用实证研究来验证证券公司净资本率(净资本/净资产)与证券市场总交易金额增长率的负相关性,并通过添加动态缓释系数消除静态净资本率的顺周期性。修正后的动态净资本率将与市场景气度无关,从而达到逆周期监管的目的,并以此对我国的证券业逆周期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策略对其信贷供给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倾向于根据即期或历史信息对其信贷组合的预期损失进行评估,但其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却倾向于是逆周期的,似乎与即期准备或后向准备管理策略下的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性相悖,这需要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特定的演变规律才能给予合理解释。自实行统一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政策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且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处于下降的通道,当我国银行根据即期或历史的贷款损失信息进行信贷风险的评估时,其将高估了信贷组合未来的预期损失,从而倾向于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供给相对较少的银行信贷,进而引致了贷款损失准备的逆周期变动。  相似文献   

7.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监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实施,资本充足率标准成为影响银行行为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由于资本监管的存在,会使得经济周期内银行信贷的波动幅度加大,进而加剧经济周期波动。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考虑,一方面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本文从银行的监管机制出发,考察在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受资本充足率提高和建立资本缓冲的影响,通过银行信贷最优选择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资本缓冲的大小是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9.
时旭辉  宋琳 《现代财经》2015,(4):3-12,9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对银行业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的广泛关注。在弄清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股份制银行具有顺周期性。政府在短期内注资和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表现逆周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银行资本监管顺周期性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信贷周期、银行资本周期、银行风险周期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资本监管改变了银行的行为,资本监管,特别是新资本协议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顺周期性质。本文首先分析资本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渠道,然后提出平滑资本顺周期性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2.
蒋海  罗贵君 《经济前沿》2012,3(2):134-149
近期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微观审慎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Ⅱ》,不能有效解决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各国金融当局和学界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管理制度的目标。为了反映这一最新研究进展,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对微观审慎监管缺陷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梳理了关于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观察到中国银行业信贷膨胀背景下几个典型事实后,基于国内外巴塞尔协议与银行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在C-C模型的基础上植入信贷风险和存贷比约束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拓展。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下,我们不仅分析了资本松约束和资本紧约束下银行的最优行为,同时也研究了银行资本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外部融资成本的增加、惩罚力度的加大、存贷比要求的提高、贷款边际成本的上升以及垄断势力的强化,都将使得银行资本量趋于下降,但各个变量具体的作用机制存在很大不同。更重要的是,逆周期性的信贷损失和凸形的惩罚函数具有双重强化银行资本顺周期性特征,法定最低资本充足要求的提高,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才可能带来银行实际资本的增加。通过对银行信贷膨胀机理的深入解析,本文为有关政策抉择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入银行监管资本会如何影响资本在吸收未预期损失并缓冲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我国执行和取消非对称审慎过滤器的两次政策变迁,本文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带来的权益增值具有暂时性、欠缺可靠性,会弱化资本阻滞系统性风险传染和放大的作用。本文的结论从资本质量的角度为资产价格波动计入银行资本的合理性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银行资本监管中关于审慎和效率的权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是未来的主要会计计量方式,但由于其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运行活跃时会使相关产品的价值过高估计,而市场萎靡时由于交易价格降低会使相关产品的价值过低估计,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性是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深化的原因之一。我国银行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较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分析了动态贷款损失拨备规则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西班牙实施动态拨备规则的模式和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能提高银行体系的风险缓冲能力和增强其稳健性,并可作为危机后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的重要补充工具。文章认为我国短期内全面推行动态拨备规则的条件和时机并不具备,但我们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国内实施时间表相结合,适时改革和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前瞻性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斌 《时代经贸》2020,(17):11-12
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是银行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本文从会计与监管两方面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规定进行比较,提出拨备监管指标管理下的内在规律,并对实务中银行管理层关于贷款损失准备常见的误解进行分析,希望对银行拨备管理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与会计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至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经历了提倡-回避-再提倡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痛苦抉择.本文从会计监管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回避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了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进而分析了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监管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本文对如何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主要限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方法和合并企业调节盈余。建议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主要限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方法和合并企业调节盈余.建议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