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娜 《技术经济》2014,(5):50-54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晴 《经济师》2008,(1):27-28
随着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FDI对华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实证分析中国内学者们主要是从整个地区宏观层面和工业(或制造业)层面对全国、个别省份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研发投入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的分工协作,而金融机构贷款的贡献度十分微弱。在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国内外技术贸易对自主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FDI的竞争效应降低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激励,但会通过示范效应、研发外溢以及科技人员流动促进其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论刻画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根本性力量。中国的制度因素制约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潜力,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了FDI的实际溢出效应。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制度因素变化的条件下,FDI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是腐败控制、经济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港澳台资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外资企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腐败控制也显著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吸收FDI溢出效应。因此,加快中国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FDI的溢出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够在创新系统中形成溢出效应并影响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层面,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对其股票收益率有正向滞后性影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技术溢出对一国或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日趋加深。运用2001—2008年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行业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行业间溢出渠道,显著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行业内溢出效果不明显;进口为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出口渠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溢出效果在内资主导型行业大于外资主导性行业;进口在外资主导型行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资主导型行业。  相似文献   

8.
傅元海 《当代财经》2012,(9):91-101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健  焦兵 《当代经济科学》2011,(4):11-15,124
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累积循环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能源产业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累积循环效应;②资源禀赋差异是我国西部能源产业集聚的首要影响因素,而技术溢出、劳动力集聚以及中间投入要素的集中也与能源产业的集聚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新经济地理学派观点相一致;③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集聚水平、竞争程度、专业化程度以及西部地区产业的分散化程度与其技术溢出水平显著相关。因此,只要构建好西部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就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由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化全球化与自由化进程,同时我国也对人民币汇率体制进行了改革,以及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进而加强了中国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与交流。文章以小波多分辨分析方式对中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利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实际考察了FDI技术溢出的水平联动效应和垂直联系效应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市场势力影响的显著性和程度,并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行了比较估计。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对汽车制造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具体细分的四种溢出程度为市场竞争效应下游行业后向联系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上游行业前向联系效应;企业的所有权属性对其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专利并不完全包含创新知识,将创新知识分为可测度知识和不可测度知识,基于生产函数构建了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并将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空间邻接矩阵的阶数进行分解,研究了空间知识溢出效应随着空间距离增大而变化的特点。通过对我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首先,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存在,知识溢出超越了行政区域的地理边界,溢出到邻近区域且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次,在三阶空间邻接矩阵下,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再次,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限性,但知识溢出效应并不完全随着空间邻接矩阵阶数的增大而严格递减,而是先增大后减小,知识溢出效应存在一个最优溢出距离。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因果和重要性分析。研究发现,R&D投入、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际直接投资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行业内的竞争、示范效应,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人才流动效益.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即选择、获取、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外技术,经过模仿、跟随进而达到创新或超越.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学习、研发和行业内外资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影响.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或地区,如果内资企业学习和研发强度大,行业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适中,外资的溢出效应就可能大,在此状态下,内资企业就可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加速其技术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技术依赖甚至被逐出市场.汽车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开发企业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合资企业在技术能力提升上的巨大差异,对此提供了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16.
FDI对浙江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大量集中在FDI对中国整体技术溢出效应层面,而鲜有文章注重FDI对单一省份技术外溢的研究。分析FDI对浙江技术进步的作用,结合浙江利用外资的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不存在技术外溢效应,原因在于浙江吸引的外资层次不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改善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张振刚  胡琪玲 《技术经济》2012,31(8):26-32,95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亚平  温勉 《经济前沿》2012,3(4):89-95
本文基于2001—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本土企业TFP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生产率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对溢出效应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和前向关联渠道上,调节效应呈现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吸收能力的这种作用对私营企业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获取外源性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采用2004-2011年湖南地区层级面板数据计量方法,通过构造连乘解释变量,对承接区际产业转移而产生的自主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湖南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但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地区的自主创新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内生效应的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区域或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内生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优化我国现有产业集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