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深刻阐述。本次大会首次将财政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彰显财税体制改革在总体改革中的突出地位。本文基于中国财税改革发展实践,在剖析本轮改革逻辑与规律基础上,对本轮改革的历史定位、改革路径、可能存在的障碍及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新一轮改革勾勒了以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调整为主线的路线图,同时也面临体制性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方面的障碍,未来应更好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以保障及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顺畅运行,从而筑牢财政这一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大《经济研究参考》杂志反映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力度,积极配合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加贴近地方财税与会计工作实际,自2015年1月起,《经济研究参考》杂志"地方财经"栏目更名为"地方财税与会计",每月出版1期,每月21日出刊。该栏目主要反映当前我国地方财税改革发展实践和经济社会建设,并立足广西,重点反映和探讨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财经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共性问题,既有工作指导、情况反映、经验交流,又有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展示持续跟踪研究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成果,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系统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行动路线、行动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于2014年2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3/2014: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发布会。财政部综合司欧文汉司长,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  相似文献   

4.
5.
张晋武 《经济论坛》2014,(4):175-175
正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体制。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税收制度设计与征管体制的不适应逐渐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亟需与之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立。近期,谷彦芳等编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制度朝私有化发展还是强化公有制存在学术上的争议,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土地制度应当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但贺雪峰教授通过实践调研证实扩张农民的土地权利并不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反而会阻碍农村的发展.通过《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贺教授剖析了立足于中国国情之中的土地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长期性,并指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国内学术界也把农村土地制度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土地制度: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运用》一书,是邵彦敏教授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努力在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张卓元教授的新作《十八大后经济改革与转型》一书,前不久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新作虽然部头并不很大,含金量却很高。由于这部专著是他在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基础上撰写的,因而他能够吃透《决定》精神,准确地进行解读。全书除导论外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决定》的精神深入阐述十八大后的经济改革问题;另一部分是分析十八大后10年内的中国经济走势问题。导论部分尽管篇  相似文献   

9.
姜安义 《国际经济合作》2023,(6):F0003-F0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中国经济改革面临新挑战。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积极推动经济改革,让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与内涵一直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只有不断学习和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关系、生产力的正确论断,才能始终坚持推动经济改革,让科技创新、思想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持续不断地催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对袁志刚教授的《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型问题探索》进行了评述。本书评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视角,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性转型与社会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本书的思想理路及其对中国问题的意蕴。由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结构性的,本书的方法和发现对于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当下激烈学术论辩的话题.一些学者强调私有企业的创业精神;另一些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公共经济部门.本文认为,第一个十年中国的改革是由企业家创业引领,20世纪80年代的转型是由底层“自下而上”推动的,自90年代以来的变化则是由国家“自上而下”主导的.通过对公司制企业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这些收入的来源是公共经济部门与国家之间的特权关系,因此,国有企业实际上获取的是租金,而不是利润.“重庆模式”用部分的这种租金来提供社会福利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可持续的福利制度应该建立在征自市场收入和利润的税收之上,而不是依赖国有企业的租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