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代际收入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代际流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女儿收入水平的影响高于儿子,母亲的收入水平对儿子和女儿并没有明显影响差异;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居民,并且随着收入从低到高分布,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农村低收入家庭群体具有明显的贫困持续性现象。因此,消除户籍等流动障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相对收入流动指标及绝对收入流动指标对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989—2004年间各时期内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农村贫穷阶层家庭的收入向上的流动性要大于城市的贫穷家庭。低收入阶层向上的收入流动以及高收入阶层向下的收入流动使得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长期收入差距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居民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衡 《经济学家》2004,(6):57-63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角度研究收入差距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不平等程度要比中国严重,但是美国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不大;而相反,中国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公众心理承受力的影响相对比较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居民收入流动性大小不同,特别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公共政策体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平等竞争的机会,决定了美国居民收入有较快的流动性,从而使得美国收入差距的社会压力得到大大缓解。缓解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是,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公共政策体系,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通过提升和加快居民收入流动性,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所带来的社会冲突和压力。  相似文献   

4.
收入不平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多数文献在分析收入不平等时,通常是以年度截面收入为基础进行估算的,而如果考虑到收入流动性的存在,长期收入不平等程度将可能有所减小.文章的研究显示:根据CHNS提供的数据,通过居民收入5等分转换矩阵可以看出,由于收入流动性的存在,各收入层级长期收入所占份额较为接近,长期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大大低于年度平均值.文章还以Shorrocks平等化指数量化了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1989-2011年期间,收入流动性使以长期收入衡量的不平等程度降低了24.4%,但近年来,收入流动性出现了下降趋势,抑制了长期收入的平等化.由于收入流动性会影响到长期收入的不平等,因此建议通过深化改革公共政策和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来提高流动性,进而实现长期收入平等.  相似文献   

5.
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代际收入流动性强意味着子代相对于父代更具有独立性。促进代际流动有助于实现机会和收入的平等并提高社会效率。在流动性的度量中,主要使用回归系数法和转换矩阵法。代际收入流动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关系网络、选型婚配、生理遗传等。西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考察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背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和盖尔顿收入均值模型,梳理税收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和面板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维收入流动性与税收政策之间的联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税收负担是影响城镇居民绝对和相对收入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作用程度受到各地区家庭人口结构的影响.地区平均家庭就业人口少于2人时,减税政策能够增加地区绝对收入的流动性,但降低了地区收入位次向上移动的概率,这一结果与家庭就业人口为2人及以上的地区相反.(2)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占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比重高的地区,其绝对收入的流动性和收入位次向上移动的概率均低于其他省份.(3)历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提高绝对收入流动性的正向效应较为显著.此外,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收入来源结构、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程度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也呈现出阶段性和异质性.这意味着税收制度设置应凸显家庭及地区的特征因素,注重横向和纵向公平课税原则,促进居民收入区域间的流动,降低收入固化程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我国社会"二代"现象的现实背景,从公共教育支出的视角,依据代际收入流动理论,采用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教育经费数据以及"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多重门槛模型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机制与程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水平会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加入公共教育支出变量后,代际收入弹性为0.548,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收入的弹性为0.154;(2)随着政府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水平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增加越显著;(3)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不同。因此,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都应该持续进行,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著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缓解"二代"现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九省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大于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强.家庭工资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大的贡献,且其具有不平等促增的作用,家庭务农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不平等促减的作用,家庭补助收入加大了省内和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其快速发展对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连续追踪的家庭为样本,使用收入转移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不利于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机制分析表明,保障缺失、社会资本不足以及金融支持的乏力是非正规就业影响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家庭收入流动的负向影响在农村地区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等级教育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采用不同数据和衡量指标的回归分析中,幼托和初中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大学则呈现出一致的阻碍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而小学和高中的作用方向波动较大,尚无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增加对幼托和初中阶段教育的公共投入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而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作用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高阶收入风险的存在及其异质性,并研究了高阶收入风险对收入流动和不平等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优化收入冲击结构、消除高阶收入风险能够提高收入流动性、降低低收入群体收入停滞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消费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因此,政府一是需要保就业、降低劳动力市场摩擦,防范劳动者受到失业等极端收入冲击的影响,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职业晋升体系,降低劳动者在工作阶梯下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CHNS数据建立一个多项Logit模型,分析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总体上,教育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不过在更具体的层面上,虽然较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有效阻止农村居民收入的下滑,但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对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却没有对向下流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与机会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云虹  刘强 《财经科学》2011,(12):90-98
本文基于对贫困的分解,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城市住户分组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1991-2009年间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城市绝对贫困率下降起决定性作用,但收入分配恶化对城市相对贫困率上升有显著影响。(2)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弱,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小。因此,我国今后的城市减贫,应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部门发挥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相对收入和相对消费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并比较社会中不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是否对这种影响起作用。笔者在中国城镇居民中进行了调查实验,用特定指标衡量人们对收入和消费的相对性关注程度。实证分析发现:(1)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对个人效用的影响始终存在,但在炫耀性消费品(如汽车和住房)和非炫耀性消费品(如假期和保险)上的影响程度不同;(2)人们对相对收入和相对消费的关注程度较为集中在同一个区间里;(3)教育程度和职业显著地影响相对收入对人们的效用,男性比女性显著地更加在意汽车和住房的相对消费;(4)社会收入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对相对收入的关注度,但对住房消费的相对性有影响。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消费行为决策和认识宏观经济中收入不平等的消费效应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志国  刘慧哲 《经济学家》2021,(11):100-109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依照Milanovic和Yitzhaki提出的中等收入标准(人均每天收入12-50美元),2012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只占8.4%,到2018年已经达到28.9%.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主要来自于低收入阶层的向上流动.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低收入家庭能否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受到个体家庭微观特征的影响.文章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家庭中就业人口的比例、体制内就业及城镇户籍等因素都对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质量、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的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微观数据,运用基尼系数跨期分解法考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贫富阶层收入地位固化,不同阶层在获得经济地位提升的机会上存在差异;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为两类:一是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引发的收入差距,二是“富人愈富”导致的收入差距。因此,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控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股市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是金融理论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构造全球33个国家从1988年至2013年有关股市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各国股市发展及自由化改革对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一国股市规模越大,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其收入分配状况趋于恶化,而流动性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收入分配状况。其次,一国股市的发展对不同收入阶层存在不同的影响。最后,股市自由化前后,股市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股市自由化之后,股市规模的扩大和股市流动性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20.
收入不平等问题和人口生育率过低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但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口因素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研究,很少从生育率视角来考察以及考虑代际收入流动在其中的作用.文章从理论与经验两个方面来考察生育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在关于代际收入流动的假设下,一个经济体中生育率的提高会使穷人比重提高,进而拉大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地,文章利用1970-2011年76个国家(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1)总和生育率的提高会拉大收入不平等,如果每个妇女平均多生育一个孩子,将会使基尼系数增加0.025;(2)以出生率作为总和生育率替代指标的实证结果与基准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不同生育率测算指标高度相关且可相互替代;(3)对于代际收入流动弹性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或生育率越高的国家(地区),其生育率提高对收入不平等的拉大作用越大.文章关于生育率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的考察,对于我国如何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寻求应对严峻的收入分配问题之策提供了国际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