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经营)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不同,土地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制度。因此,没有一个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关系着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亚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阶段:以“均田制”为核心的土改运动,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鼓励或强制实行土地的小规模家庭占有和经营,保证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结合。40—50年代前,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土地占有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土地占有制度阻碍着农业的发展,给地少人多的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危胁。于是,一场旨在消灭封建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相继展开,并迅速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这个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但演化为三种具体形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封建立地所有制下,又存在封建国家隍家)所有和封建地主私有及农民私有的区别。其共同特征是私有,虽然前者在历史上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公有”(即官田),而其实质不过是皇家私有;就农民土地私有而言已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后,又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与国家所有,其各有私有和公有的特征;经过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  相似文献   

4.
土地作为人类最原始的自然物,见证了人类早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把调整生产关系作为统治的核心,从内容上看,调整产品的分配形式主要改革赋税制度;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改革土地政策。整个人类社会初期,土地作为最活跃和最直接的财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和上层建筑的震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土地制度,始终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问题是治国安邦之本,关系国家长期稳定和人民福祉。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问题。已有研究关注土地制度演变纵向的、历史视角的全面分析较少。本文以全面的、历史的视角系统梳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前世今生",根据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将土地制度分为旧时候皇权统治下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新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前者,农民遭受政治和经济双重压迫,长期处于温饱和贫困的双陷阱;后者,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对土地剩余的索取权,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土地产权的演变贯穿于土地制度变迁之中,衍生出不同的土地经营制度形式。政权更迭是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力,农产品需求压力是农地经营形式变革的基本原因,农村土地征用行为衍生于土地产权的原始来源性质。国家和农民的"双需"决定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公平和效率会使两者均不可得。人地矛盾依然存在,土地产权制度建设需要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创新仍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人口数量的多寡往往决定着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而也决定着不同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人口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维持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国古代就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乡里基层组织,以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从而有效地组织生产和征收赋役。同时,受宗法观念以及社会分工与社会分配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等级明晰的阶级与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完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的思考李铃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这三者的关系是土地所有制决定后两者,而土地使用制度又是土地所有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实现,土地管理体制则是土地使用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我国城镇土地属国家所有,要让...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特征和土地使用权立法依据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这种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作为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其农业生产的方式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明确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  相似文献   

9.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多个方面 ,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则是其中最好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各个阶段 ,党的农村土地制度和与之对应的政策着力点均有不同 ,土地制度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就各有特色 ,政策的绩效也存在着差异。笔者拟通过分析党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几个主要阶段的土地制度和相应政策 ,实证“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解放前农村土地革命的核心是争取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旧中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经济的起伏变化,总是与土地制度的变迁有关。土地制度是土地所有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的管理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已经历了多次深刻的变迁: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经过农业合作化,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逐步归集体所有,实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农用土地使用权制度仍处于未完善阶段,从现实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具体内容看,土地承包经营权仍属债权性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对于充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用土地制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历史与现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以封建土地租佃为基础的永佃权已不复存在。50年代农村合作化完成以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统一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即由集体统一行使对农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农村社员不享有单独的土地权。70年代末,农村土…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理所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土地所有制问题。土地所有制,通俗讲是指土地归谁所有,但又不是简单的归谁所有的问题。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罗·林克雷特(Andro Linklater)的《世界土地所有制变迁》从另一个角度看土地所有制的变迁,阐释了土地所有制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人的自由发展等之间的关系,以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励 《农业经济问题》1994,15(12):30-3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角度,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同时总结历史改革经验,为当下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是公有制(国有制)与私有制的循环过程;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过程;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对于当下,(1)土地制度改革不应为土地流转而流转,要以产业为支撑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2)土地制度变迁是国家、集体和农民三个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权衡好国家与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土地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3)"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主流趋势,而土地混合结构化的改革思路不失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先明 《中国农史》2003,22(1):79-8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还保持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原貌。中共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对于地权关系的调整、改革,就在这一历史场境中展开。以减租减息为主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政策,是在保障佃权和改善农民生活前提下实施的,虽未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它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1946年5月,晋缓边区开展土改运动。田家会村和吕梁四区土改个案表明,土改所导致的乡村社会变革既是剧烈的也是深刻的,由此形成的乡村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动,将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向。“新富农”是土改后乡村中出现的新阶层,由此产生的“不平均化”和两极分化,将是共产党政权必须面对必须做出历史回答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农业土地占有方式,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有官田(公田)与民田(私田)之分。明清时期国有土地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采取屯田制经营。民田的经营形式,则有自耕农经营、地主佃仆制经营、地主雇佣制经营、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农奴制经营等各种具体形式。其中地主一般租佃制经营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封建农业土地关系上,它既继承了历代封建农业的基本制度,同时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定条件,出现了一些封建社会晚期所孕育的特征:第一、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急速发展;第二、封建宗法关系减弱;第三、永佃制盛行。永佃制是租佃形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经济所特有的弹性特质。  相似文献   

18.
姜旭 《农业经济》1995,(3):26-28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姜旭土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经营)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不同经济、社会、政治状况,要有不同的土地制度与其适应。即使是在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  相似文献   

19.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发展始终高度重视。经过亿万农民的广泛实践和探索,终于确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并引发带动了中国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巨大发展,更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通过改革确立家庭承包制度(一)当代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旧中国的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他们凭借占有大量土地所据有的政治经济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着农村生产力发展。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征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定时期的土地制度总是与其同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紧密相关,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求社会建立与其相顺应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土地所有权有两种,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土地所有权,国家可以通过土地征用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由于这种流动的单向和不可逆性,现阶段土地征用制度成为我国土地所有权流动的唯一方式。因此,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对整个国民经济中国土地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950年~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