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从而,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决定优质河蟹养成、养好大致有以下四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09,(9):51-51
秋季,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引起河蟹秋季死亡的原因重要有以下3条: 1.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河蟹养殖不断发展,养殖的效益水平已从以前的暴利进入微利状态。河蟹已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河蟹养殖的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但对蟹农来讲效益在下降。因此,当前蟹农的精力要放在研究如何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上。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同规格优质蟹比劣质蟹价格要高,小规格河蟹价格下滑辐度大,而大规格特别是只重在150g以上的河蟹价格仍居高不下。因此,养殖河蟹不能只求产量,而是要在提高品质与规格上下功夫。下面根据我地特点和做法就如何养殖高品质河蟹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池塘河蟹育种试验报告齐国英余干县有可养水面35万亩,其中适宜河蟹养殖的大中型水域22万亩。自1989年以来,县内河蟹生产发展甚快,至1994年已投放蟹种5000余公斤,面积达4万余亩,由于养蟹业迅速发展,衰退的天然蟹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三讲河蟹人工繁殖的关键(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三、幼蟹培育技术直接投放蟹苗———大眼幼体进行人工养殖时,死亡率高,成活率较低。目前,推广将大眼幼体培育成Ⅲ-Ⅴ期幼蟹再进行蟹种或成蟹养殖技术,这样直接养殖幼蟹则会大大提...  相似文献   

6.
<正> 河蟹育苗是河蟹生产上的重要环节,培育了健壮的幼蟹蟹苗,有利于河蟹高产高效。如果将河蟹大眼幼体直接放入成蟹蟹池,不仅早春温度低,蟹苗无法成活,而且往往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为提高河蟹育苗的成活率,在3—5月份育蟹苗需搭建塑料大棚,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脱壳  相似文献   

7.
<正>1、蟹池种植水草原因生产实践证明,河蟹养殖好坏与栽培的水草有极大关系。"养蟹没有巧,只要水草好","蟹大小,看水草","要想蟹病少,赶快种水草",等已说明水草栽培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蟹池种植水草,首先其能为河蟹提供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磷等营养元素,而水草中的粗纤维也有助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鳌蟹属。近年来,河蟹已成为人工繁育与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导致蟹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河蟹养殖户实践经验,将河蟹疾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期指导河蟹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蟹捕捞技术是生产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适时起捕是保证河蟹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否则性成熟的河蟹会想尽一切办法逃跑。起捕时间很关键,过早,蟹体不饱满;过迟,则河蟹体内所贮存的营养成分已逐渐因性腺发育而被吸收,影响蟹体质量并增加河蟹的逃跑数量。而且如果遇寒流降温,河蟹会迅速潜入泥底,而影响捕捞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秋季来临,河蟹开始上市,近距离运输,一般不会有大的死亡,如长途运输,不论蟹种或商品成蟹,如技术不到位,往往造成较高的死亡率。这里介绍运输途中不仅保鲜(成蟹)而且保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幼蟹和成蟹都能感染,是河蟹养殖中主要疾病,以黄蟹至绿蟹阶段为明显,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蟹感染率为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容易发生此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病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无反应,触角不敏感,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累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入秋后,我市河蟹死亡比较严重,全市6万亩蟹池,死蟹1500多吨,有的池塘几乎全军覆没,河蟹大量死亡时,有的老养殖户掉以轻心,不引起重视,他们认为每年秋天都有螃蟹死,死蟹是正常现象,无法避免,也方药可医。但是,我们在调查之后,认识到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河蟹死亡、减轻损失是完全可能的,也可以做得到。  相似文献   

13.
河蟹的几种吃法蒸蟹:挑选雄蟹4两,雌蟹3两以上的河蟹。洗净扎牢。用蒸笼或蒸锅,蒸20分钟左右即可。用酱油、醋、白糖、姜沫等制成调料剥蟹肉酞调料,味道极为鲜美。芙蓉蟹粉:三只锅同时进行。一只制作笑蓉,用鸡蛋3个,将蛋清打透加精盐、味精。倒入温油锅中,待...  相似文献   

14.
<正> 河蟹颤抖病在河蟹整个生长阶段皆有发生,尤以高温季节流行广。该病主要发生在池塘、稻田和高密度精养水体。在发现颤抖病死亡的河蟹当中,大到200克的性成熟蟹,小到10—20克的幼蟹,尤以2龄蟹为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人工养殖扣蟹,还是养殖成蟹,河蟹的脱壳期至关重要,是决定河蟹的生命关卡,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河蟹在脱壳期间需要注意的几方面事项,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提高养殖河蟹的脱壳率,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一、保证河蟹在脱壳期间的水质稳定1、水质稳定首先要保持水位  相似文献   

16.
<正> 二、蟹种资源及质量鉴定 蟹种质量问题,一直是河蟹养殖者感到困惑和关注的热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长江天然河蟹资源大幅度下降,蟹种供需矛盾突出,蟹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也就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不同水系的河蟹资源也不断受到开发利用,由此而导至了蟹种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河蟹养殖业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养殖从暴利时代走向平稳发展,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养殖户不断改变理念,纠正养殖错误观点,提升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河蟹仍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一、放养前准备1.蟹种选择自行培育的苗种比外购苗种活率高、抗病能力强和生长速率快,因此,养殖苗种自行培育,避免杂蟹、受伤蟹、僵蟹、绿蟹、病蟹和肢体残缺蟹,最好选购  相似文献   

18.
<正> 河蟹人工放流是提高湖泊河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省花园湖最好年份河蟹人工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0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河蟹人工放流有两种方式,即蟹苗人工放流和幼蟹人工放流。  相似文献   

19.
河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解,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珍贵水产品。由于其品味受季节所限,一般在秋季才肉肥膏满。重阳节前后,正是吃蟹季节。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河蟹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从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蟹种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措施。一、选择适宜的蟹种越冬池河蟹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