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星  谷广彬  魏婷 《中国市场》2010,(22):118-1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名人代言对不同类型产品广告效果的影响,采用2(代言人类型:名人,非名人)×2(产品类型:理性化产品,感性化产品)×2(性别:男,女)的混合实验设计,可得出结论为:感性化产品和理性化产品广告中均存在显著的名人效应;女性比男性更易否定非名人代言的可靠性;较之感性化产品,理性化产品名人代言的可靠性高于非名人。  相似文献   

2.
名人代言品牌是为了提升消费者对待品牌的态度及购买产品的意向.为了取得好的代言效果,有必要从消费者(即广告受众)心理出发,研究如何调动其消费心理并使其转换成现实行动.本文重点从消费者对待名人态度角度来研究其代言品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曹泽洲  陈启杰 《消费经济》2012,(1):53-56,64
本文从消费者认同的角度,利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了名人代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自我认同对其社会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关系;(2)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对代言品牌的品牌态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3)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对代言品牌的购买意愿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通过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存在间接显著的正向关系;(4)消费者对代言品牌的品牌态度对该品牌的购买意愿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的品牌推广中,名人代言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形象和扩大知名度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名人代言中突发负面新闻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减弱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知度,最终使企业利益受损。对此,本课题在对国内外名人代言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代言负面新闻事件××出轨事件为例,从消费者购买意向和认知度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名人代言期间的负面新闻事件对其产品及品牌形象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
《品牌》2020,(1)
基于正活跃在广告代言市场中的名人组合代言,本文探讨一种更为特殊形式的名人组合代言新类型——复合型名人组合代言。本文在构建了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单因素组间实验,探讨了复合型名人组合代言对消费者代言评价影响的差异问题。结果发现:复合型名人组合与文体娱乐明星、政治人物代言对消费者的品牌感知评价和购买意向影响均有差异,且复合型名人组合代言的影响作用大于政治人物和文体娱乐明星。研究丰富了名人组合代言的新内容,对企业进行组合代言和实施更为有效的品牌推广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李英爱代言农夫茶谈名人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李群 《商场现代化》2007,(6):194-195
本文从李英爱代言农夫茶案例,谈及运用名人广告中要注意的现实问题;明确名人与产品之间的主次关系;名人自身的素质和形象对产品的影响;应避免使用竞争对手曾经用过的名人;应尽量避免启用代言过多种产品的名人;更需关注名人与产品之间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7.
名人代言广告效果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名人代言广告被很多企业寄予厚望,但名人的推荐并不是成功的保证。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名人代言广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信源模式理论、匹配理论等多种解释,从名人、产品、受众三方面提取了影响名人代言广告效果的诸多因素,在丰富和拓展了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同时,也对企业营销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名人广告容易引起广告受众注意,增强广告产品可信度,引发受众模仿效应;但名人广告费用高,风险大,名人名气生命周期不定,容易偏离广告主题等。本文从名人广告的概念谈起,对名人广告存在的问题,名人是否对甲乙双方了如指掌,及对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心理学实验法,基于拟社会互动关系视角的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名人崇拜对名人多品牌组合代言的消费者评价有正向影响;名人崇拜对品牌代言组合的消费者影响有调节作用,即高崇拜消费者对品牌代言组合的消费者影响不敏感,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而低崇拜消费者对品牌代言组合的消费者影响大致成倒“U”型曲线结构。文章开拓性地将“名人崇拜”这一社会心理现象与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联系起来,揭示了名人崇拜对多品牌组合代言效应的调节作用,为名人多品牌组合代言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韩雪峰 《中国报业》2012,(24):144-146
随着眼动技术的发展,眼动仪在研究人们观看广告时的眼动特征的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利用眼动仪来记录被试在观看手机平面广告时的眼动特征,以探索广告背景对平面广告效果的影响。笔者在别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对广告背景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他人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为5(手机产品的位置:中央、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2(背景图案:人物、非人物)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以非人物为背景的产品比起以人物为背景的产品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2)当以人物为背景时,比起产品,背景能吸引更多的注意。(3)当以非人物为背景,产品处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位置时,非人物背景相比于产品更能吸引受众注意,而产品处于中央时,产品相比于背景更能吸引注意。(4)当以非人物为背景时,左部位置的产品比起右部位置的产品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名人广告,作为一种证言性广告,是通过消费者熟知喜爱的名人实证代言来传递商品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认知、接收和引起购买行为。名人广告丰富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但存在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研究名人广告问题,引起社会对名人广告负面效应的深思,也能帮助企业名人广告策略的选择,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车瑜 《消费经济》2015,(2):69-72,78
本文在祈使语气广告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引入品牌熟悉性和产品类型两个调节变量。2×2×2组间实验表明:(1)品牌熟悉性和产品类型都发挥调节作用;(2)对高品牌熟悉度产品来说,祈使语气广告语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大于非祈使语气广告语的影响,享乐型和功能型产品都是如此;对低品牌熟悉度产品来说,功能型产品使用非祈使语气广告语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大于祈使语气广告语的影响,享乐型产品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7,(3)
本文以内疚诉求广告这一广告类型为背景切入,研究广告中不同的人称类型(你、我、他)在购买意愿上呈现出的差异化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人称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能产生更强的购买意愿。2.内疚水平对人称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使用频率对人称类型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使用频率高时,面对第一、二人称广告的被试的内疚水平显著低于第三人称的内疚水平;反过来,当消费者使用频率低时,则三类人称之间的差异较小。本研究从细微语言差异角度深化了对内疚诉求广告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企业开展营销实践提供了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营销活动中,好多企业争相聘请名人为其产品代言,但广告效果有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本篇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名人广告进行剖析,归纳出聘请名人代言产品时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了高信任度和低信任度的服务品牌,针对其虚拟的延伸服务进行高低价格水平下的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的测量。研究结果发现,价格对感知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对高信任度服务品牌的延伸服务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有显著影响,对低信任度服务品牌的延伸服务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纷纷采取名人广告作为宣传策略。然而,企业却未必能取得预料中的广告效果。对名人广告效果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名人的专业性、可靠性和吸引力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广告态度通过品牌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购买倾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名人广告的效果;消费者的产品卷入度也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广告的反感性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购买意向,面对明显性暗示的反感性广告,消费者的知觉建构是多维度的,消极的知觉建构可以降低产品购买意向,积极的知觉建构可以增强产品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18.
王新珠 《商业时代》2011,(11):31-32
广告的反感性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购买意向,面对明显性暗示的反感性广告,消费者的知觉建构是多维度的,消极的知觉建构可以降低产品购买意向,积极的知觉建构可以增强产品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设计了四个情景,探讨不同的动机水平下,消费者对于采用不同促销方式的产品的购买意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①动机水平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产品感知价值均有显著影响;②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③在高动机水平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促销产品,而在低动机水平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赠品促销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组内实验的设计,测试了真人秀节目《改头换面:家庭版》中的植入式广告的面积、位置、时间以及观众对于植入式广告的态度对观众的品牌认知、记忆和购买意向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植入式广告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时间长短对观众的品牌认知、记忆和购买意向均有显著影响,时间越长,观众越易于记住并购买该品牌。植入式广告的大小影响观众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但对购买意向没有影响。植入式广告的位置影响观众对品牌的记忆,但对品牌认知和购买意向没有影响。观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他们的品牌认知、记忆和购买意向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