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和翻译的解释学原理为理论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介入,即:一、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再创性与理解的历史性;二、译者的文化认同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三、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关照。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能积极、妥当地做到译文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变,充分且灵活地再现原作的意义、风格或神韵。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译者的翻译活动涉及语言的使用,即语言的选择过程。从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视角,广告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因素制约译者的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同时翻译过程也体现译者对语言和文化的动态顺应,这种语境顺应恰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把握和再现两方面.它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同时,译者本身的个性及其主观审美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都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密切关系。目的论对译者的翻译活动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本文旨在探讨在目的论规定的原则下以及翻译行为理论模式下译者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现象学意向性原则认为,意向对象存在于知觉方式中。文学翻译作品存在于译者的知觉方式中,翻译过程中就一定会激发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发挥。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借助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和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研究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在分析电影《花样年华》的基础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到作品的阐释和语言层面上艺术的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自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声音逐步在学术领域和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凸显出来。本文将以文化为背景支撑诠释译者主体性:译者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活跃的个体。译者的角色和主体性在文化背景下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多元系统论虽然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但也有其局限性,即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中国清朝末年三位重要翻译家,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叙事手法三方面的翻译实践活动,说明了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译者对于翻译的多层面操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素养、志趣和思维定势.译者的操控现象在译本内容上有"豪杰译"和加注释法两种表现.从操控角度研究译者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参照杨宪益、戴乃迭伉俪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斯教授的两种英译本,通过实例对比分析,探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楹联翻译,证明社会符号学对译文质量的评价以及译者风格的分析所具有的潜力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杂合研究》是韩子满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的贡献在于:作者结合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从多个角度对英语文学汉译中的杂合现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弥补了中国翻译界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但该书存在有些观点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表述含糊不清、论证推理有逻辑错误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翻译中实现译者和作者风格、译文与原文风格的统一是译文成功的关键。翻译时若做到这两方面风格的统一,译文就能内外兼顾,形神兼具,让读者充分领略原著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们普遍认为,好的译文应该像目的语作者写出的作品,翻译应以归化译法为主。但是,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异域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从而更好地吸收引进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丰富汉语中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翻译应以异化译法为主。  相似文献   

17.
文化负载因素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任何一种走向极端的翻译都会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进而导致"文化阻断"或交际失败,这种现象称作"文化自恋"。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作为操控翻译行为的文本外因素,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前提,其中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是首位的。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要求译者发挥主体性,更好地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卡特福德在《语言学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用程度、层次、阶等概念对翻译系统科学地进行分类。其理论虽有局限性,但仍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