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苑·敬慎》中记载: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乾,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相似文献   

2.
《元史》中记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于是,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现在兵荒马乱的,管它是谁的梨!说不定这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许衡却回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3.
古今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仔细品味这些书屋名称的由来及深刻含义,我们自可从中受到艺术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进而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名家们之所以常给自己的书屋命名,其主要意图有四: 一曰借书屋以明志。志向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他不断奋进的巨大动力。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老学庵”。他说,这主要是取“师旷老而好学,犹秉烛夜行”之语。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之幕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陆游正是通过给自己的书屋命名,表达自己生命不…  相似文献   

4.
《士鉴录》载:战国赵公子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仲连不受。于是平原君以祝寿为名馈送鲁仲连千金。仲连笑曰:“所贵为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榷之事。(鲁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去,终生不复见(平原君)。魏王问子顺,谁是当今天下之高士。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钟连乎!”  《士鉴录》辑录者──清·尹会一按日:“天下士惟孔孟所言,隐居求志,行义达道,入孝悌,守先待后,足以当之,排难解纷云尔哉,然无取固高于世矣,子顺之论,足见圣人家法。”  “辩证”平原君封赏千金,…  相似文献   

5.
李翔 《中国石化》2007,(3):70-71
《孙子兵法》卷一《计篇》论及胜负之道时说:“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意思是说,两军对垒,观察五个要素,首先看上下是否同心同德,其次看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6.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日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时好,连党类,立虚荣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古之不正之风@王宝斋  相似文献   

7.
《论语》尧曰篇第二章,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从政。子张问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相似文献   

8.
无信不立     
《现代班组》2008,(1):33-33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说,只要使粮食充足,战备修整,人民对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用来指导作战的,但其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解决农村电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兵法云,经之以五事,授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天者,  相似文献   

10.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前提是成为圣人——最高明的医学工作者。这当然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相似文献   

11.
无功获罪     
无功获罪周存康此题目并非笔者主观臆造而定。听人讲过“无功便是过”,但尚未找到根据。马谡丢失街亭,诸葛亮挥泪将其斩首,并非鲜为人知,而鲧治水失败被“殛于羽山”却鲜为人知了。《尚书》中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之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位古人把预防视为上策,救治视为中策,责备视为下策,颇有见地。古人的三术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很适用。它告诉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把预防事故视为上策,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消除隐患,避免意想不到的事故。晋城矿务局把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放在预防事故上,在全局推行了安全评估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和为贵     
《现代班组》2008,(9):33-33
《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学生有若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  相似文献   

14.
<正>《左传》载,郑国民众常到乡校议论朝政,郑国一些大夫认为此举不妥,建议主持国政的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于是,便发生了争论:"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相似文献   

15.
人生哲思     
正讲求"实惠""实用",显然没有错,可实用主义就值得推敲了。在价值观上采取实用主义,若在人际交往上就可能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置道义而不顾;名利场上可能会不择手段,用尽阴谋诡计,在危难之际可能会出卖亲友。古人就称为人处事只取"实用"者,乃人中之贼也。相反,赞曰"奇逸人中龙"。德取高尚,志存高远,对俗名俗利适当超脱些,任何情况下都不偏离正道。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看来取分有道和无道。辛勤劳动,诚信经商,当属有道。偷、抢、盗、骗、贪、赖实属无道。那无道之取就是:品德败坏,损人利己的取,甚至是不光彩的、不要脸的取,用这种伤天害理地取而所得到的大概就叫作:不义之财吧!  相似文献   

17.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是少有的。”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唉,算了吧!我看不到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  相似文献   

18.
单位院内一水管,有几个人前去用水,只知扭开龙头,却不想关掉.前去劝之,用水者曰:“这点小浪费你看到了,君不见有些贪官一贪就是几十万、几百万,这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一时哑然.然退而思之,其观点谬也.贪污和浪费是两个概念,其做法都是犯罪,实乃五十步笑百步.  相似文献   

19.
所谓“贪官”,一是那些撞在了法律的枪口上丢了乌纱帽的人;二是仍居官位大捞特捞的人。不论属于哪一种,都应该在被唾弃之列。但如今社会上偏偏就有一些逐臭闻腐之辈,每闻听贵官被抓便叹曰:“见好就收何至于?”;对现行贪官之理解则曰:“哪个螺丝不吃泥?”此种情绪虽不是主流,却也决不是少数。  相似文献   

20.
正《论语》子路篇第二章记述了孔子的学生仲弓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大致意思是:仲弓做了季氏家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他们小的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