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Wei 《金融科学》2001,(3):56-59
本文介绍跟单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分析跟单信用证支付主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信用证支付的两大基本原则--“独立抽象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的理论弱点,分析跟单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欺诈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保险欺诈既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它不仅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盈利水平,而且会诱发各种犯罪行为,对保险欺诈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化解,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析信用证议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援引欺诈例外原则采取信用证保全措施,冻结止付信用证项下款项时,最大的抗辩往往来自所谓的议付行。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议付的法律性质,以及能否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对抗议付行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议付问题作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陈璐 《金卡工程》2010,14(6):132-132
虽然旨在研究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论文不占少数,但是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种类的形式会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变形,只要信用证的结算方式继续存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将永远会是一个不老的话题。最新的调整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国际惯例是UCP600,UCP600(2007年出版),但是,并未对信用证欺诈作出法律救济的规定,而是留给了各国法院进行调整。本文意在通过对UCP600务款的分析,根据我管辖法院的法律规定,对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适用,进而对无过错第三人的法律救济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制止价格欺诈行为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价格欺诈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新的道德秩序、法律秩序都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中.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欺诈将会在较长时期存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价格欺诈?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弄清欺诈构成的判断标准是法律对受欺诈的意思表示进行救济的前提条件。本文在阐述欺诈的四个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对沉默是否构成欺诈、欺诈是否必须以故意为要件、因果关系判断采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与施行,为操纵市场行为提供了新的规制依据。《期货和衍生品法》反操纵条款借鉴了《证券法》修订的相关内容,最终采用了“影响或意图影响价量”的双重判断标准,但在“交易量”的采用与认定依据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法律与经济学的分析,兼以挖掘反垄断法、民法与证券法等横向部门法的法律价值,本文认为:应当从市场力量与欺诈两种视角审视市场操纵行为,并在保留价格操纵条款的基础上,从主观要件、结果要件、因果关系判断层面构建适宜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反欺诈条款。  相似文献   

8.
孙仁发 《税务纵横》2003,(12):95-96
会计欺诈的含义及分析框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会计界一般把不按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提供会计信息的现象统称为“会计信息失真”。在笔看来,还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一类可称为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大致能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偏差,其特点是对会计不确定性事项采取有利于自身的判断和处理,它在性质上并不直接违背会计法律、法规。另一类是明显违反各相  相似文献   

9.
陈标  郑玮剑 《金融纵横》2011,(10):59-6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交往中最被信赖的结算方式,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血液”,但与“独立抽象性”和“表面一致性”两大信用证鲜明特点共生的内在弊端和一系列外在因素,造成了信用证欺诈阴霾始终无法消除并威胁着业务发展,本文试图从研究信用证欺诈成因着手,解析欺诈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对银行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不援引欺诈就下达止付或援引不具备认定条件的欺诈,是涉外独立担保止付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涉外独立见索即付保函止付令都是诉前或诉中的保全程序,基本都是在申请人提起的诉讼中使用的,可分为没有援引欺诈情形下达止付和援引欺诈情形下达止付两大类型。没有援引欺诈就下达止付第一大类止付令,即没有援引欺诈而下达的止付令所针对的诉讼还是基于与独立担保相关的三个法律关系:以保函有纠纷为由而针对保函合同法律关  相似文献   

11.
黄松琛 《深交所》2006,(8):85-89
Christopher Cox(美国证监会主席): 全美证券商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证券欺诈的受害者在平均水平上比没有受过欺诈的人了解更多的投资知识,这应验了一句老话“一知半解可能是件危险的事”;因此。尽管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是必要的,但仅此恐怕并不足以防范欺诈。(7月17日在“老年投资人峰会”上的开幕辞)  相似文献   

12.
保险诈骗,或称保险欺诈。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保险法》中对保险欺诈在表述上仅做了狭义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试论商业银行法律规避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从法律规避角度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崭新思路:首称借助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工具对法律规避型创新进行理论探讨;然后剖析美国70年代以来在利率、分支机构、他业经营三个领域的法律规避型创新实践;最后对我国目前普遍关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集团问题从规避创新视角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曹琳  高驰 《上海会计》1997,(3):36-36,39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最主要的道德问题是什么,目前,国内对这个问题没有展开过讨论。美国曾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可供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的参考。美国对此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些高级注册会计师,如合伙人、高级经理、项目经理等。他们被要求回答:“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主要—道德问题是什么?”被调查的注册会计师认为:职业道德问题中最常见的是纳税变更和纳税欺诈的客户建议,利益与独立性的冲突等,见下表。第~类道德问题为“纳税变更和纳税欺诈的客户建议”,吉回答问题中的频率最高。它包括客户要求变更纳税报告和从事纳税…  相似文献   

15.
周莹 《时代金融》2012,(14):43-44
三段论演绎推理是大陆法系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到一个法律结论,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的特点,是一种必然性推理。而法律相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言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局限性和滞后性,这造成了大量规避法律现象的产生。通过分析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到归纳法律规避现象的成因出发,窥探三段论演绎推理对法律的运行过程中规避法律现象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采纳“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但无过错的“善意受票人”仍补缴已经抵扣的税款,这种做法使无辜者代为受过,不符合法律的公平观,损害了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原则。而根据欧洲法院的裁定,在旋转木马式增值税欺诈中无辜的善意第三方,如未参与该欺诈,且对该欺诈并不知情或无理由知情,则其进行税额抵扣的权利不受影响。增值税因其具有税收中性而被称为“良税”,保障税收中性的最重要方式便是保障纳税人的抵扣权。因此,我国需要在借鉴国外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对待纳税人的增值税抵扣权。  相似文献   

17.
《保险研究》2011,(7):I0026-I0027
骗取医疗保险、瞒报退休年龄,企业刻意降低社保待遇缴费……5日,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书记武润年在“中国一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成果展示暨总结会议”上总结出企业和个人欺诈社会保险基金的种种招数和社保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社保基金反欺诈试点城市,北京市正在起草相关条例,国家级的社保反欺诈法规年内也有望上报国务院审批。  相似文献   

18.
证券欺诈是发生在资本市场中与证券发行和交易有关的欺诈性行为,是一种侵权法意义上的欺诈。反欺诈制度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实陈述、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和操纵价格四种类型的证券欺诈在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润或非法避免损失的动机,在客观上造成了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使得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在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要求对证券欺诈的禁止必须通过刑事、民事和行政多种调整手段加以规范和禁止。因此,设计证券欺诈禁止制度的出发点在于为市场提供一个经济和效率的司法救济模式,以促进市场的公正和稳定。本文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证券法规及其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反欺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体系,对构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反欺诈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制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任祎 《金卡工程》2009,13(8):45-46
本文对公交车不当刹车致乘客受伤案进行了简要分析,由该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当事人对法律适用的选择权。通过分析得出《合同法》第122条赋予了非违约方合同当事人以法律适用选择权这一结论。当事人应在其选定的责任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精神,不能以法律规避为目的,同时选择的法律应该是可以适用于具体个案的法律。当事人的这种选择权,与法官根据案件寻找本案应适用的法律的职权并不冲突,在案件可以适用数部法律的基础上,当事人和法官选择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当然法官对于当事人的选择结果可以作出合理合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周莹 《云南金融》2012,(5Z):43-44
三段论演绎推理是大陆法系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到一个法律结论,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的特点,是一种必然性推理。而法律相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言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局限性和滞后性,这造成了大量规避法律现象的产生。通过分析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到归纳法律规避现象的成因出发,窥探三段论演绎推理对法律的运行过程中规避法律现象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