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大,在P2P借贷进入我国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借款人的青睐,P2P借贷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政策逐渐完善。但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营运以及行业监管的缺失,导致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常常出现问题。为避免对广大投资人造成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文章就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监管措施,以期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健康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借贷已逐渐发展成为个人和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我国P2P网络借贷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但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根据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存在的风险,为P2P网络借贷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3.
2006年P2P网络借贷在英国兴起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2012年以后P2P网络借贷在我国迅猛发展进入"野蛮生长"期,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平台共存,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及控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跑路""平台诈骗"等问题,本文针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从P2P网络借贷行业在民事法律风险和金融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制订具体监管措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结合了网络平台和P2P平台的全新平台,近些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因为它是新兴的一种中介服务机构,所以缺乏专门的立法和监管,导致P2P行业非常混乱,时不时传出倒闭破产的资讯。于是政府开始加强监管,解决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严监管背景下,我国政府和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企业共同完善平台法律监管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印证了社会的发展需求,纵观世界各国网络借贷的发展,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法律关系以及风险监管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文章的研究重点,以期本研究能够对P2P网络借贷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商》2015,(45)
随着民间信贷和互联网的发展,P2P网络信贷应运而生,在最大限度为个人提供直接小额信用交易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风险,因此需要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给予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然后对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对策,以供广大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货款无力偿还引发信用问题、账户资金使用不当引发经营风险、各种丑闻频出引发信誉风险以及削弱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等问题,提出制定针对P2P行业的法律制度、打造网络借贷信用评价体系、建立P2P网络借贷资金监管体系和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14)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发展十分迅速,成交金额逐年攀升,目前年成交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P2P网络借贷的爆发式发展,既扩大了P2P网络借贷的市场占有率,也催生了一些风险问题。本文就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模式做了简单介绍,深入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以及对应的监管措施,以期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规范相关工作,促进P2P网络借贷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峰 《中国流通经济》2016,(11):121-127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投资理财需求的越来越大,P2P借贷进入我国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追捧,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政策日益完善。然而,问题平台非法营运的存在以及行业监管的缺失,导致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问题频发。为进一步完善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监管,避免给投资者造成巨大和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明确监管主体,加强行业自律,防范法律风险;必须进行资金托管,设立风险准备金,防范经营风险;必须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设立风险分散机制,防范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础的P2P贷款平台很简单,就是提供一个经过了认证审核的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平台,让借款人选择要借款的贷款项目。P2P网络借贷平台更是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然而,由于我国立法的不完善以及监管的不到位,P2P网络金融借贷平台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文章对网络金融借贷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对策,希望对我国P2P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玉通 《商》2014,(21):238-238
P2P网络借贷是民间借贷的创新与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资本运作效率,使资本流动加快,为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但由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时间较短,法律监管尚未健全,以及其自身的互联网特性,使得P2P网络借贷运作过程中风险较大,存在问题较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P2P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P2P网络借贷服务始于2007年8月成立的拍拍贷。自2012年有了迅速发展以来,由于监管缺失、行业自律性差,P2P行业乱象丛生,平台倒闭、网络欺诈的现象频频发生,给出借人造成了严重损失。英国作为P2P网络借贷的发源地,其P2P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对于我国P2P的规范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英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基础上,借鉴英国对于P2P的监管方式,指出我国发展与监管P2P行业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欣欣 《商》2014,(34):220-221
自7年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兴起以来,其发展十分迅猛,但其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亟需法律监管。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的基础上,将不同模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分别界定其法律性质。继而具体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并就相关立法、监管措施和保障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以网站为中介的"P2P"网络借贷(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应运而生并迅速兴起。2005年英国首创P2P网络借贷模式,2007年中国出现第一个P2P平台,其以收益高、操作简单、手续便捷、交易透明、贷款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但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暴露出众多问题,该行业仍处于"无行业标准、无法律法规、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模糊。这一新型金融模式亟待引导、规范和监管,以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采用文献参考、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对P2P网络借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找数据,全面的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列举国内外P2P融资模式。在分析我国P2P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时,在借鉴国外P2P借贷行业好的经验外,并立足于我国的金融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通过此次的研究思考希望可以对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P2P借贷作为我国金融创新的一种表现,既有对正规金融市场的积极补充作用,又同时存在很多风险和隐患,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通过确认监管主体、完善相关立法、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行业透明度、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鼓励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发展等措施,加强对P2P风险的监管以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P2P行业发展规范,在证券化模式的监管之下,其发展规模和成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被业界视为发展之典范,其P2P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对于我国P2P的规范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美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总结出美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并借鉴美国对于P2P的监管方式,得出我国P2P监管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P2P借贷作为我国金融创新的一种表现,既有对正规金融市场的积极补充作用,又同时存在很多风险和隐患,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通过确认监管主体、完善相关立法、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行业透明度、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鼓励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发展等措施,加强对P2P风险的监管以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其投资回报率高、投资门槛低、手续便捷、资金周转迅速、交易费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出现的异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无序发展的现状使得P2P平台无论是在法律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在建立相应监管制度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放款人资金来源的审查力度以及确立明确的注册机构来保障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飞飞 《商》2014,(44):169-16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缺失、竞争加剧、内部控制混乱等问题,给该行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因此,风险防范已经成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