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易被忽视,但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省际之间即边界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欠发达地区.既有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和行政区划方面的原因。培育或建立更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促进边缘地区的发展,以改变每省只有一个超大城市,缺少大中城市的现状.这是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低、收入结构单一,使得省际边界地区逐步变成了经济"洼地"和"滑地"。文章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制约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探索提升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民增收的途径,对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增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省际边界地带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该类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本研究所选取的典型案例——秦巴腹心地区位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麓,该区域内的五县(市)分属川陕渝三省(市),在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边缘化。然而该地区自身的优势条件,如国家多重优惠政策的投放、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又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把脉秦巴腹心地区的内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如何培育该省际边界地区的内生增长动力,探索合适的内生发展路径,实现省际边界地区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边界地区经济通常是区域经济的薄弱环节,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因此,边界地区的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研究省际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以安徽省广德市为例,提取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从微观层面客观分析边界地区中县域经济的优势与不足,立足各自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力度。农村金融创新主要是金融组织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服务产品创新和监管机制创新。文章针对省际边界地区农村的金融创新发展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苏鲁豫皖4个省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和收集相关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了农村在金融创新探索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推动创新性产品的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加强风险市场的管理"等一系列适合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省际边界地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曲靖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市化已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新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发展模式粗放、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对城市化支持不够。因此,要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建立新的城乡一体化机制,改革城市发展模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省际边界经济协作和发展省际边界地区,省际边界地带需要进行中心城市建设。本文以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应准确定位产业和功能,树立系统观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8.
蔡琛城 《特区经济》2012,(8):194-196
城市资源共享直接影响我国省际边界地区城市的发展进程和质量。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示范区,示范区内实行城市资源共享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示范区城市资源共享的方式和途径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江苏省为范例,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范围的合作和共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指出省际间的经济合作,既是东部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措施。文章认为,省际间经济合作来源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三个层面的驱动力,使省际间经济合作呈现多渠道、宽领域、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最后对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运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边界地区广西和云南2003-2011年的经济数据,详细考察了总体就业增长情况,以及与就业相关的国家增长效应(NGE)、产业综合效应(IME)和地区竞争效应(CE)。结果显示,边界地区的就业增长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显著区别于其它地区,而且边界地区自身产业发展差异很大。本文认为国家先期于1992年实施的沿边开放政策以及2000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前释放了CAFTA一体化效应对边界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导致一体化效应在边界地区被稀释。此外边界地区各自禀赋条件不同,造成各自的优势产业部门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制造业的省际差异与中部地区劳动力跨省迁出的省际分布差异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劳动力向制造业的集中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和集聚,这又增强了该地区对中部地区劳动力的拉力,在这种动态的累积循环中,中部地区边缘化的地位日益明显。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部地区的边缘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推动制造业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桂凤 《中国经贸》2014,(17):60-60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迅猛发展,区域间交流程度日益紧密,不仅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也从整体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区域经济关联性,为我国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将从中国省际间区域关联性进行研究,讨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河南省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利用了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省内、省际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口流动确实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又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最后对有序发展流动人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地理中心、与省会城市经济圈的边缘性和扶贫攻坚的效果角度对增长极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性。根据2005-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收入的空间相关性,发现各地区居民收入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效应,高—高聚集地区和低—低聚集地区占比达到了80.6%。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对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水平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最高,达到40.31%,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度也较高,分别达到11.56%和21.86%,而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衣春妮 《魅力中国》2013,(32):71-71
云南民族的竹文化瑰丽多姿,和我国南方其它地区的竹文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云南的竹林面积非常的大,竹子的种类也在全国处于首位,具有竹林类型多样化、竹文化多样性等特.最。在经济的发展中,部分地区对于竹文化不够重视,进行了毁灭式的开发。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对竹文化的保护。为了实现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的相协调,对云南民族竹文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区域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已成为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首先利用“谷-谷”法对各省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然后依据Harding and Pagan (2006)的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定量测算我国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以及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为代表的区域合作组织的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在60%~70%时间内是一致的;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具有“俱乐部”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存在明显同步性,而环渤海经济圈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中、西三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彭连清 《北方经济》2008,(11):37-38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内部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似,而地区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因而,跨地区人口迁移一直以来是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在不同地区引发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溢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对能够引发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的各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了具体测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