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2005年WTO总理事会批准了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新的工作条例,对贸易政策审议的运作进行了制度性的规范并强调了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工作的政策性,而并非是WTO对各成员行使特权,其目的是通过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使各成员的经济法规措施更加透明,从而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更加平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重申各成员不能把对其贸易政策审议看作是一次提出经济要求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机会。贸易政策审议机制(TPRM)建立在1989年关贸总协定时期,WTO成立后更强调了要加强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功能,并每过五年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评…  相似文献   

2.
<正>七、WTO确立了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对敦促各成员遵守WTO规则、提高其贸易政策透明度, 从而确保多边贸易体制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贸易政策评审机制(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简称TPRM)是WTO成员集体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期、全面的经常性的审议,它是WTO对各国贸易政策进行监督的核心。TPRM建立与1989年4月12日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期评审会议,这一机制的确立很大程度地弥补了GATT多年来在监督缔约方贸易行为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来自商务部世贸司的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2006年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成员(见附表)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其中对中国进行首次贸易政策审议的时间是今年4月4日~6日。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规定,每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和作法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作的影响应该定期在WTO总部日内瓦接  相似文献   

4.
WTO规则框架内中国贸易政策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WTO成员,中国政府承诺遵循其制度规范,因此,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将在WTO的规则框架内进行。但是,在接受WTO制度约束的同时,中国也享有WTO规则带来的便利。中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应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WTO规则的积极功能服务于国家利益。积极的贸易防御政策应成为WTO规则框架内中国的贸易政策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最终目标,是促使成员更好地遵守WTO多边贸易规则,该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受审议成员根据审议结果自动调整其受其他成员批评的“问题”贸易政策。成员国是否调整其贸易政策取决于成本与利益的权衡。本文通过TPRM对美国审议实践的分析发现,由于美国贸易政策很强的自主性和对国家利益原则的坚持,TPRM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极其有限,但从长远来看, 美国坚持不调整其贸易保护政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透明与WTO多边贸易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保持贸易政策透明是 WTO 多边贸易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实现 WTO 宗旨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从 GATT 到WTO,其透明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透明,即一成员必须使其贸易政策为其它成员所了解和知悉,而并没有要求其贸易政策也为其国内的组织和公民所知悉。近二十年多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贸易政策的国内透明也是防止和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国家已建立了专门的国内贸易  相似文献   

7.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作用及中国的应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现行体制中,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简称TPRM)监督和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是WTO的六大职能之一。根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协议(即《建立WTO协定》附件3)的规定,建立TPRM的目的具有双重性:①促进所有成员更好地遵循根据多边贸易协议及适用的诸边贸易协议所制定的规则、纪律和承诺;②通过增加各成员贸易政策和实践的透明度以及达成对各成员贸易政策和实践的谅解来发挥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换言之.TPRM试图通过经常性地监督  相似文献   

8.
<正> WTO 除了提供争端解决机制之外,还提供了定期对其成员进行贸易政策审议与检查的系统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规定并非象其他 WTO 协议是按条款来协议的,而是按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旨在增强WTO成员贸易政策和措施透明度,以及各成员的商务人员对它们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评估各国贸易政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鼓励各成员政府更加严格地遵守WTO的规则与纪律,履行它们的义务,更好地享受作为成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由于目前我国贸易排名已升至全球第三,世贸组织对我国的贸易政策审议今后将每两年进行一次。据悉,贸易政策审议是WTO对全体成员适用的一个永久性机制,所有WTO成员都要定期进行贸易政策审议。贸易额在全球排名前4位的成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议;排名5至20位的16个成员,每4年一次。  相似文献   

11.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作为WTO成员的贸易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双层博弈"分析框架的制度约束,对国内层次上贸易政策制定的效应,是通过提高成员政府制定贸易政策的能力、增强国内透明度来实行贸易政策的自主调整的;国际层次上的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政策的调整效应上.成员最终是否会调整"问题"贸易政策,取决于成本与利益的权衡.  相似文献   

12.
贸易政策审议(以下简称"审议")的目标就是促进各成员认真遵守WTO规则,更好地履行义务和承诺。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WTO成员,参加审议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各成员均可通过审议来了解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就各自关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必要时表达自己的质疑和诉求,同时各成员也都有义务向其他成员介绍自己的贸易政策,增加彼此间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是快速解决贸易争端的一个重要手段。受到一种贸易措施或法律、政策影响的WTO成员在提出磋商请求时会具体说明请求磋商的WTO规则依据及这种贸易措施或法律、政策违反WTO规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深圳是贸易争端案件的多发区,也是WTO成员对我国贸易政策审议关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邓晶 《华商》2008,(3):93-93
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W T O为了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平稳运行而设立的一种运作机制,也是WTO对成员贸易政策进行监督的一个根本环节。本文介绍了WTO对我国进行贸易政策审议概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应对审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汉东 《浙商》2007,(4):25-25
事件:根据世贸组织(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B)2007年度的审议安排,2007年2月26日至28曰在曰内瓦进行对欧盟的贸易政策审议。贸易政策审议就是定期对每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和做法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进行审议和评估。参加审议是我国作为WTO成员享有的重要权利,是反映双边经贸关系中我国和企业的利益和关注,推动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多边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必要性检验是WTO相关协定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成员追求国内政策目标与多边贸易规则交错的情形日益增加的冲突,WTO以必要性检验作为平衡成员的管制权与自由贸易的重要工具。其基本价值在于平衡WTO成员方所面临的两种潜在冲突的价值:一方面承认成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以实现政策目标,另一方面防止成员采取过度限制贸易的措施。GATT第20条是WTO协定中保障贸易自由化与国内管制权的重要工具,分析第20条中必要性检验的内涵和具体运用,对于厘清WTO其他协定中必要性检验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贸易政策审议(2006年):首次"大考"得高分2006年4月19日,WTO对中国的首次贸易政策审议在日内瓦举行。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面对全面的贸易政策审议,犹如"大考"。会前,WTO秘书处发布了一份长达303页的《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如此长篇幅的报告在WTO并不多见,大大超过了对其他成员审议报告的篇幅,加之中国收到的创WTO纪录的1100多个问题,足以彰显中国受关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WTO中地位变化、反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地位发生了贸易比重提升,权利义务调整和制订WTO规则等6大变化,在WTO中作用日益显著,我国经贸利益扩展和实现利益基础加实,我国与WTO成员贸易关系逐步互动.对应我国地位变化,WTO成员对我国采取6个方面竞争和保护措施.包括通过政策审议对中国提出更高要求;有意识地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档次;利用WTO以外的措施阻截中国.面对成员反应,我国应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回应,即大力支持WTO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牢固树立WTO规则的意识,重视对贸易摩擦产生原因与应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WTO对华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于6月2日在日内瓦落幕,今年的审议,中国创纪录地收到了1500多条来自各成员的问题,因此被媒体称为"WTO史上最难大考",中国从容地回答了海量的问题,再一次以开放、积极的姿态赢得了绝大多数世贸成员的高度评价。同时,经历过3次贸易政策审议的中国也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利用这个平台与其他WTO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展示自己负责任贸易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